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3
Friday
18:27

荷爾蒙作祟孕婦舌長肉瘤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9.09
台中市一名懷孕八個月的林姓女子,日前發現於舌頭上長出一顆凸起肉瘤,並隨著妊娠期日漸增長,造成日常生活極大的不便,經醫師診斷後發現為懷孕婦女較易產生的「化膿性肉芽腫」。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口腔診斷科余權航醫師表示,由於懷孕期間母體動情激素及黃體素的增加,生理上會出現血管增生的現象,若口腔內的舌頭、牙齦受到刺激或創傷,則容易因懷孕婦女本身荷爾蒙的關係而形成「化膿性肉芽腫」。 余權航表示,由於林小姐正懷有身孕,所以起初發現舌頭上有點腫腫的時候,僅認為是一般懷孕的生理變化而不以為意,甚至認為是自己飲食太過營養而造成。但是隨著懷孕週期的增加,舌頭上的腫瘤也越長越大。 林小姐的這塊肉瘤不僅讓說話時「ㄗ」、「ㄘ」、「ㄙ」的字無法正確發音,連進食都要特別注意已經化膿的腫瘤部位,有時不小心咬到還會有血流不止的情形,目前希望在順利生產後再進行手術切除。 余權航表示,「化膿性肉芽腫」好發於孩童及年輕人,懷孕中的女性則因荷爾蒙的影響也容易發生,因此「化膿性肉芽腫」也有「妊娠瘤」、「妊娠性肉芽腫」的別稱。這類「妊娠性肉芽腫」會在懷孕前三個月開始生長,且其發生的機率會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而增加,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情形和懷孕期間,動情激素和黃體素的量逐漸增加有關。 不過余權航表示,約四分之三的「化膿性肉芽腫」是出現在牙齦的部位,也有些長在口腔上顎、頰黏膜或嘴唇處,而像林小姐長在舌頭上則是屬於較少見的病例。此外,「化膿性肉芽腫」也會出現在口腔衛生不佳的患者,因為牙菌斑或牙結石的堆積使得牙齦受到刺激而發炎,提高了罹患「化膿性肉芽腫」的機率。有些患者則是由於局部創傷而引起,特別是發生在牙齦以外的「化膿性肉芽腫」。 余權航說,「化膿性肉芽腫」可藉由手術切除並經由病理切片確診以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性。患者在切除後需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即可減低復發及感染的機率。 至於懷孕期間所發生之「妊娠性肉芽腫」,有些在生產之後因體內荷爾蒙回歸正常,病變會自行痊癒,或逐漸纖維化而形成纖維瘤。「妊娠性肉芽腫」除非影響說話或美觀,否則應等生產完再予以切除。 圖說:醫師余權航展示林姓孕婦舌長肉瘤的狀況。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