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0
Friday
13:07

互花米草入侵金門面臨生態浩劫

取自金門縣府網站
2008.08.29
浯江溪口紅樹林發現互花米草入侵,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金城國中今年科展作品也以金門潮間帶『互花米草』為題材探討研究,金城鎮長蔡輝詩非常憂心,日前在縣務會議中大聲疾呼,建議縣政府應重視互花米草的嚴重性,積極著手處理防治,否則互花米草危害不斷加劇,一旦傳佈入侵台灣,將是繼布袋蓮、小花蔓澤蘭後,台灣又一件外來種植物的生態浩劫。 根據大陸新華網的新聞報導,互花米草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因為經濟因素在一九七九年引到中國;約十多年後,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塗地,致使魚、蟹、貝、藻等大量生物喪失生長及繁殖的場所,直接導致海產資源銳減,航道堵塞,使大片紅樹林消失,海水水質變劣,還助發了赤潮。金門地區的浯江溪口、劉澳海岸及官澳,目前已有大量互花米草分布,且族群擴展迅速;相關單位必須作長期監控,才能免於危害地區的濕地生態。 金城國中黃靜柯老師在科展作品中指出,互花米草,是我們這次科展研究的對象,它大多分布在浯江溪口的爛泥巴裡,海濱公園中也有他們的蹤跡。互花米草是由對岸漂流過來的外來種,由於繁殖能力強,嚴重影響本土生態,我們藉由觀察互花米草在金門潮間帶的生長情形,及自己種植互花米草等實驗中,了解互花米草,進而研究如何避免它擴展生長範圍。 黃靜柯老師也指出這次科展研究所做的結論是,金門的互花米草,主要分布於水頭 (即將被填成陸地)以及浯江溪口的溼地,金寧鄉古寧頭北山村郊西北邊有一小內灣,也有小面積存活;金門北海岸從瓊林起,沿潮間帶軟泥生長,浦邊、洋山、西園,直到官澳灣等海岸溼地,均有互花米草的蹤跡;東海岸、南海岸,未發現其蹤跡。互花米草的生命力強,只要土地微溼,在沙灘、溼地、岩石縫、汙水中均能夠生長;耐鹽、耐鹼,快速擴展而造成紅樹林生長區銳減,嚴重影響動植物的繁殖與棲息。 黃靜柯的實驗顯示,只要不將其根剷除,就算去除它的葉、莖,它仍會繼續生長,但要去除全部的根相當困難。因此,較適合使用抬高水位與割除合併的方法:綠色植物需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水、CO2以產生能量;其餘能量(養分)則儲存於根部;割除互花米草的葉子,使光合作用無法順利進行,再加上水淹,減緩呼吸作用,進而抑制其生長和過度擴散。 據了解,互花米草原產美國大西洋沿岸,是一種生長在潮間帶的多年生鹽沼植物,植株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分佈在六十公分深的灘土中,單株一年內可繁殖幾十、上百株。互花米草會造成潮間帶陸化,破壞潮間帶生物棲地,對潮間帶生態影響甚鉅,已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生物。 鎮長蔡輝詩表示,互花米草來自中國沿海,經由海漂和鳥類挾帶種子,侵襲金門海岸,目前,互花米草長滿金門西部和北部海岸地區,並且快速擴展,浯江溪口紅樹林為免生態浩劫,金門縣府建設局也曾展開割除防治,派人用割草機以人工割了一遍,根部並未除去,但是今年再去看了以後,互花米草一樣在原地重生,且蔓延面積越來越廣。 蔡輝詩說,在環境保護功能方面,紅樹林由於特殊的形態,可以攔截泥沙擴大灘地,也可以保護海灣不受大浪的直接襲擊,具有護岸功能。同時紅樹林提供許多的生物庇護的場所,可以過濾有毒物質及營養貯存,如果紅樹林消失,會使得污染物會直接排入海中,生存在河口的生物會受到波及,影響河口生態體系至鉅。 要想把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斬草除根是個難題。據了解大陸學者經過多年研究,已成功研發了治理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新技術「刈割和水位控制方法」綜合物理控制技術,而且效果非常好。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