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8
Wednesday
03:44

東石沿海蚵貝地景藝術計畫

記者李華庭/嘉義報導
2008.08.08
嘉義縣東石沿海是全國最大規模、優質的牡蠣養殖場,惟大量蚵貝也成為生態環境上的重大負擔,縣長陳明文8日邀請國際知名的英國生態藝術家「大衛黑利」等專家,實地體驗當地蚵產業生態,希望能透過大型地景藝術營造,化腐朽為神奇,發展新觀光產業。 陳明文一行,上午9時許由東石網寮漁港搭乘船筏出海,深入體驗附近海域星羅棋佈的蚵棚景觀,並登上遭最近2次颱風沖積泥沙埋沒大片蚵棚的沙洲上,感受蚵農的生活。 陳明文和「大衛黑利」等人交換意見時指出,這裡是台灣最大宗且優質的牡蠣養殖場,年產值近10億元,但大量蚵貝也衍生重大的環保問題,縣府特邀請國內外專家,實地體驗台灣體驗牡蠣的產業生態。 希望能引進新觀念,集思廣益,為被認為污染源的「蚵貝」融入新的藝術元素,提升民眾的環境意識,和蚵農們共同創造別具地方特色的城鄉風貌,化腐朽為神奇,發展地方觀光產業。 這項計畫規模龐大,除了如何活用大量「蚵貝」創造地景藝術、改變沿海景觀,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外,尤其是,所謂「風頭水尾」,大型蚵貝地景藝術,對於沿海生態是否造成影響,也是一個重要議題。 因此,參與這次「蚵貝地景藝術」論壇的專業人士,尚包括美國地景藝術策展人派翠西亞華茲等國內外生態、水文、建築及藝文界翹楚,和當地居民,希望能提出較完善可行的規劃案,共同營造地方特色,建立城鄉新風貌。 已駐村考察多日的「大衛黑利」表示,這裡的沿海景觀很漂亮,此行主要是思考「蚵貝藝術」可否改變此環境生態,產生新的機會,非常有意思,雖然「蚵貝藝術」是第一次接觸,他對這項計畫滿期待的。 但「大衛黑利」也特別關注於整個生態系統,和地球暖化帶來的海水上升問題,他曾參與過英國北海岸有類潮間帶問題的創作經驗,希在這裡也能尋找出新的意義,和大家共同努力,讓傳統農村邁向具有美麗社造、休閒觀光景點的里程碑。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