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8
Saturday
21:44

國美館舉辦台灣木刻版畫展

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7.31
國立台灣美術館表示:為配合第十三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展出期間,規劃舉辦「世紀刻痕-台灣木刻版畫展」互相呼應,以文件與作品並陳的方式,展出三十位藝術家1945至2005年的96件作品,將從八月二日至十月十二日A2展覽室展出。 館長薛保瑕表示:「世紀刻痕-台灣木刻版畫展」試圖由社會學及文化發展史觀察的角度,來檢視、耙梳台灣在戰後六十年來木刻版畫發展的歷程與變壇。 展覽內容及觀點闡述概分為:人道關懷與社會批判、戰鬥精神的追求、著重技法開拓與實驗精神、抽象風格表現、根植土地的情感、精細的寫實、當代議題與多元表現等七章篇, 這次展覽之展示方式除了靜態的作品陳列、大事年表、木刻版畫工具、原版板模及版畫圖書出版品一併展出外,在動態方面則有口述歷史影片播放。為建立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策展人即國美館研究組組長陳研究員樹升,親自訪談7位具代表性之木刻版畫創作者,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了60年來木刻版畫在台灣的發展樣貌。 木刻版畫,最早起源於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版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扉頁的「祇樹給孤獨園圖」,西方則至十四世紀才開始有木刻版畫的發展。在東、西方,木刻版畫最早是作為宗教信仰宣傳之用,之後運用到圖書插圖、畫譜等,並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及內容擴大其發展性。 直至二十世紀初,木刻版畫由傳統的應用美術範疇變成為具藝術性格的獨立創作形式,從此開創了木刻版畫藝術的曙光。 由於木刻版畫最能表現木味與刀趣,在所有造形藝術中,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尤其既簡便又快速,具有大量印作的宣傳效果。 也由於木刻版畫具複數印製性質,因此能普及傳播,成為具實用性並與生活密切的一種藝術類項。戰後初期,木刻版畫開始被藝術家加以發揮表現,不過此時木刻版畫大都具有宣導或社會運動性格之表現。 五、六○年代受現代主義思潮刺激,1958年「現代版畫會」於焉誕生,木刻版畫創作逐漸脫離侷限於插圖及宣傳之性格,形成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走向藝術自主的方向。 七○年代木刻版畫在鄉土運動思潮下,有呈現鄉土自然、人文情境,也有取材生活周遭所見,紀錄社會變遷的生活型態與景象。 八○年代後,部份新生代藝術家將木刻版畫引入當代新潮觀念,以在地化觀點轉化文化符碼,此時期的木刻版畫藝術以更豐碩多元的面貌呈現。 這次「世紀刻痕-台灣木刻版畫展」展出作品是以國美館豐富的典藏品為主,意在回顧木刻版畫自1945年至2005年在台灣發展的歷程,並希望藉由此展,使觀眾了解台灣木刻版畫老、中、青的藝術工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下所創造的關鍵性影響。國美館期望此展,除了能呈現木刻版畫在台灣一甲子的歷史外,也能再現當時的藝術風華。 圖說:台灣木刻版畫展「節日的老虎」為吳昊的作品。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