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5
Sunday
20:41

斗六市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啟用典禮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7.11.06
雲林農田水利會林文瑞會長率一級主管,為【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舉行完工啟用典禮。原本啟用超過一甲子的後庄子埤【六孔仔】功成身退,工程使用最新式的橡皮壩,功能更佳,且解決排水斷面不足的問題,有效改善了斗六龍潭地區淹水的情形,可謂【繼往開來】,【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堪稱是水利事業永續經營的典範。 林文瑞會長表示,後庄子埤創建於清道光22年(西元1842年),為穩定取得水源,由當時業主佃農共同於現址施設草埤,引取芭蕉溪水灌溉,處斗六市芭蕉溪(大潭排水)龍潭橋下游處。民國45年接連兩次颱風豪雨侵襲,草埤堰堤慘遭摧毀,當時斗六農田水利會謝堡丁會長在農復會及美援經費技術的支持下,改建為六門制水閘門堰堤(地方俗稱六孔仔),隸屬雲林農田水利會斗六工作站管轄,灌溉面積約362公頃農田,為斗六地區重要灌溉水源。 斗六市長謝淑亞指出,【六孔仔】歷經六十多年的歲月,既有制水門設施已呈老舊,墩柱妨礙水流且常有雜物阻塞其中,造成芭蕉溪上游龍潭社區排水無法宣洩,淹水情況頻繁。附近居民、農戶深感困擾,龍潭里長關紋舜等地方相關人士陳情,雲林農田水利會在獲得行政院農委會專案補助4700萬元經費下,進行改善。 林文瑞說,工程為自動倒伏橡皮壩1座(長26.1m,高1.8m)、排砂門及取水門各1座、操作機房1座,並可視訊監視及遙控,工程於(106)年8月工程竣事,是一座灌溉兼防洪俱備之現代化渠首工程。完工將使得龍潭地區淹水的情形獲得改善,同時也穩定了農民會員灌溉水源,而為了營造良好親水環境,雲林農田水利會更在工程週邊繼之以綠美化工程,以達水利事業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功能目標。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