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4
Tuesday
17:31

農委會建構韌性農業 農試所舉行成果發表會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7.11.06
農委會建構韌性農業(resilient agriculture),協助農民在災前進行防範,災後復健恢復生產力,減緩極端天氣所帶來的衝擊,以照顧農民生計及穩定農產品供應。這項計畫經兩年(105至106年)的努力獲具具體成果,該會農試所訂於11月7日在台中霧峰農業試驗所舉行「農林氣象災害風險指標建置及災害調適策略之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將邀請相關單位參加研討,以集思廣義,策勵未來。 農委會指出,農林防災計畫組成團隊包括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各區改良場及大學院校等,透過跨域整合,以及農業氣象站設置、災害資料庫整合、防(減)災技術研發及重要作物生產區防(減)災整體營造等主動作為,同時兼顧林地保育及永續經營,用以提升農民自主性防災能力。業經兩年的共同努力完成豐碩成果,包括如下: 一、擴增並升級農業氣象站:計畫執行前具有即時傳輸之農業氣象站僅17個,經農委會與中央氣象局的努力,目前已有99個升級或新增農業氣象站,預計至108年完成130個測站,提供農民更詳盡氣象或災防資訊。 二、重要作物生產區精緻化預報服務:挑選全國55個重要農作物生產區,由中央氣象局提供精緻化氣象預報,目前已可提供服務農民。 三、建置農業災害情資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開發農業災害情資網,於災害發生時,提供歷史災損資訊及發生熱區、即時農業區災害警戒範圍及災損影像,提供農政單位應變及農民防災之用。 四、作物防災栽培曆:針對重要及易受損作物建立防災栽培曆,包括作物生育期可能遭遇之氣象災害及致災門檻,建議防災措施及肥培管理等,以圖表方式呈現,提供農民耕作上防災參考,目前完成20種作物防災栽培曆。 五、農作物早期預警及推播系統:透過整合將氣象資料轉化為作物防災資訊,依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訊進行農作物災害預警通報,並提供手機APP推播功能,方便農民接收災防訊息。 六、作物防災技術研發:選擇重要經濟作物作為技術研發目標,透過資材設施利用,產期調整及適栽性評估等作為,減少作物受災風險,同時強調防災技術為低成本及方便施作,以利於推廣至農民。 七、研發並運用無人飛行載具災害勘查技術:無人飛行載具用於農林地監測及勘災,已研發多元作物災損影像辨識技術,並與實際勘災作業結合,協助災後勘災救助作業及森林生物量變化估算。 八、森林承載力風險評估系統:利用長期氣象及土地利用變遷資料,建立劇烈氣候事件災害熱點及山區氣象災害風險之推估方法,評估山村聚落之社經脆弱度及風險暴露程度,提出適宜的土地利用策略與防(減)災調適措施。 農委會強調,透過研發成果以提升農民對於防災的自主能力,強化災前防災資訊利用及推播,讓農民在面對災害時有充分的準備,以減少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同時配合農委會推動之災害保險,建構完整的農業災害調適能力。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