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8
Sunday
04:41

醫師:化膿性汗腺炎非青春痘應即早就醫

高醫皮膚科醫師林聖堯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個慢性、疼痛、反復發作之皮膚病。它常發生於汗腺與皮脂腺部位,也就是腋下、鼠蹊部、胸部下緣、臀部、大腿內側之皮膚摩擦處的區域,因為常造成反覆性發炎,所以會被誤認為感染或傳染類的皮膚疾病。 林聖堯指出,化膿性汗腺炎不是青春痘,也不會有閉鎖型粉刺。化膿性汗腺炎的發炎反應主要在毛囊的深層,當毛囊發炎阻塞之後,也造成周邊汗腺出口的阻塞,接著毛囊破裂,進而造成汗腺與皮脂腺的纖維化反應,甚至結疤。 發炎部位一般會出現疼痛的皮膚病灶、結節與癤瘡。輕微案例包含皮膚出現小突起或些許皮膚囊腫,而較嚴重的病患會發生多個復發性膿瘡,有時會滲漏液體而產生異味。 據統計,化膿性汗腺炎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以20多歲成人居多,50歲以後就較少。另外女性較男性好發(2至5倍發生率)、此病約有1/3具有家族史,也和吸菸、肥胖有關(兩者均為誘發化膿性汗腺炎的高危險因子)估計至少有1%的一般成人族群受影響。 林聖堯說,化膿性汗腺炎屬於一種發炎性皮膚疾病,這表示其是由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而且此疾病易合併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毛囊阻塞症候群等疾病,不可不慎。 由於此皮膚症狀經常發生誤診或延誤診斷(初期病灶常被誤認為釘仔或毛囊炎),且許多化膿性汗腺炎病患(尤其是女性)對於討論自己的症狀或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感到不自在。 因此,實際診斷患有化膿性汗腺炎的人數遠低於此估計值。有些化膿性汗腺炎病例會持續復發,且若未適當處理,會變得更加嚴重。因此,及早診斷出化膿性汗腺炎並加以適當處理相當重要,避免小病變大病。 目前有數種量表(診斷的準則)幫助臨床醫師診斷此病的嚴重性與分級。 輕微案例可外用或合併口服抗生素,甚至手術處理以根除或避免進展惡化。中重度案例則需要全身性抗生素或A酸,大面積手術清創、甚至補皮。近年雖然有新藥(標靶藥)可控制中重度病情,但恢復原來皮膚樣貌仍有困難。 民眾若皮膚皺摺處出現合併疼痛、癢、灼熱感甚至化膿的發炎病灶,或出現較硬、豆狀大小的紅色結節,應盡早到皮膚科就診,早期治療可防止症狀惡化,讓嚴重程度減少並避免新病灶產生,且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