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9
Sunday
02:42

百家姓排老四 李氏早搶第一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草屯報導
2016.08.15
李氏,中國姓氏最新排名後的「老大」。但在過去的百家姓排名中,「老李」卻是排行第四;這個在盛世最久的中國王朝大姓,在台灣依然是「風起雲湧」,名人最多;老李,好樣的。 在台灣,從「威權時代」開始,李氏即輩有人才出;甚至連總統與副總統大位,李氏都「當仁不讓」,顯然在台灣,李氏還真的足以「笑傲江湖」。 提起李氏,過去歷史記載中,最常見到的應該是中國唐朝;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啟開了盛世;由此「李氏」變成了國姓,許多人民還呼應王朝自改姓氏為「李」,從此「李氏」人口,直線增多,流傳至今。 李氏,中國最近進行「人口普查」統計,是漢族中的最大姓氏,約有一億人之多;也就是說,中國有十三億多人口,李氏就佔了近十三分之一。 除了排行老大的「李氏」外,前五姓已更改為:李、王、張、劉、陳。且,這五大姓人口還佔了四億,與過去百家姓排行「趙、錢、孫、李」,相去甚遠。 從歷史來源談「李氏」,百家姓的記載,源出有四: 一、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李氏出自「嬴」姓。在皋陶之後,世為大理(掌管刑法的獄官首長),以官為姓;春秋時,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李」為姓氏,即稱李耳。 二、在「北史」記載中,趙郡的「李氏」,為趙將武安君之後,凡武安君之後,即以「李氏」自稱。 三、「魏書」所載,後魏有「代北鮮卑族」复姓,為「叱李」氏,後改為漢字單姓為「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為國姓。唐初開國元勛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為复姓),被賜與國姓「李」。此外,亦有偌多家族,亦自改為「李氏」,於是,李氏人丁因而大增。 然,不論「李氏」源自何處;在中國,李氏名人多個世紀都「人才輩出」,文武兼備;如被李氏奉為「宗族祖先」的李耳,更是李氏後人膜拜尊敬的主神之一。 被譽為「老子」的李耳,是中國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學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國重要的哲學思想「道家」的創始人。 在這之前的太虛,封神榜的故事中,也演繹出「李靖」與「李哪吒」父子,這兩位「李氏」祖先,目前在台灣坊間的信仰中,依舊是名震江湖,多人膜拜的神尊,顯見「李氏」真的不平庸。 而在中國歷史中,李氏最被推崇的年代,應該是「唐朝」,因從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是治理王朝最被讚譽的君主,所以在唐朝的人民,即有不少人認定「李」為國姓,改姓「李」頗是光榮之事,從此李氏光芒四射,人口急遽增多。 後來的中國歷史,李氏在「文人系統」中,也有詩人李白大放光彩;這位李氏之光,亦被後人尊稱為「詩仙」,浪漫無比。 到了中國清朝,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國有功的直隸總督李鴻章,雖因代表朝廷與外國簽訂「割地賠款」條約而被後人「臭罵調侃」;但這位李氏宗長,在那個年代,卻也是「朝中能臣」,官拜「一等侯」,是清朝朝廷中掌握極大權勢的人物。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在外交上受到清慈禧太后信任,多次代表清廷與外國簽訂條約。後因積勞嘔血而死,晉封一等侯,卒諡文忠。 清朝被推翻後,共產黨與國民黨廝殺在中國;而國民黨所建立的「中華民國」,因採威權統治,最後不敵共產黨而失去中國,西元一九四九年由中華民國領導人蔣介石率部隊,橫跨台灣海峽統治了台灣;從此台灣變成了「中華民國」的唯一領地。 後來的中華民國,也曾透過民主選舉,治權交至李氏手上,掌握國家的領導人是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當然,在國家民主化推動前後,李氏也曾出了二位副總統;其一是蔣介石時代的副總統「李宗仁」,其二是李登輝時代的副總統李元簇。 而在南投,李氏自然也是人才輩出;如擔任過南投縣長的李國禎、南投縣救國團主任委員的國際牙醫院士李嵩仁、前縣長李朝卿…等等。 圖說:草屯的太清宮建築雄偉,是南投縣李氏宗族大本營,經常舉辦李氏宗族大會,鞏固李氏在南投的威力。(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