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3
Monday
05:24

華人獲諾貝爾獎激勵中醫大中草藥研究團隊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10.06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榮獲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殊榮,對從事中草藥領域研究的學者專家倍受鼓舞激勵,更凸顯華人中醫藥老智慧的特殊意義,中國醫藥大學天然藥物研究學者吳永昌、藥用植物專家張永勳等人都同感振奮的表示,傳統中醫藥的精華,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即古法今用、能福澤眾生。 二0一五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於十月五日公布,八十四歲的中國家屠呦呦研究發現瘧疾新療法,與發現寄生蟲蛔蟲(roundworm)相關疾病的新療法的愛爾蘭裔美國科學家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與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同膺殊榮。 屠呦呦是第一位榮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她是抗瘧藥青蒿素(Artemisinin)和雙氫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的發現者,讓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並因此獲得二0一一年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 誰說土法不可煉鋼,吳永昌與張永勳認為,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意義重大,不僅是華人之光,對投入傳統中醫藥研究的學者專家倍受激勵鼓舞,這也是由傳統中藥做新藥開發、貢獻庶民百姓的最佳明証。 以中醫藥立校的中國醫藥大學在台灣發展中醫藥現代化最具歷史與特色;前瞻視野的校長李文華為能把老祖宗的智慧和經驗繼續發揚光大,進一步使中醫藥暨針灸創新研究兼具學術與產業價值,今年集結專家學者整合資源建立「中醫藥研究中心」,以中醫暨針灸及中草藥二個研究群為重點研究,致力打造世界頂尖研究重鎮,進而在國際學術界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 令人欣慰的是,「中醫藥研究中心」運作半年多來,初步展現的亮點研究成果: 一、從中草藥篩選之先導化合物,經最適化研究,開發出具抗癌效果之標靶抑制劑,可抑制多種癌症腫瘤,並可增強對抗藥性化療藥物之抗癌效果。 二、從中草藥篩出能讓癌細胞快速老化的成分,同時結合生物材料聚酸酐,達到局部藥物高濃度、高滲透、長時效抑制腦瘤生長,此成果榮獲第十一屆國家新創獎之殊榮,期望該藥物能解決腦瘤高死亡率的問題 。 三、鑑於血糖調整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已分離出可以結合到胰島素接受器之胜肽,口服後具有明顯調降血糖的效應。預期適用於第一型糖尿病之口服用藥,以輔助生技產業之研究發展。此成果榮獲一0三年國家發明創作獎、一0三年科技部傑出技術轉移貢獻獎之殊榮。 四、針灸治療癌症化療週邊神經病變的基礎與臨床轉譯研究,與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跨國合作,進行癌症病患化療後週邊神經病變的針灸輔助治療跨國多中心試驗,期望改善末梢神經疼痛症狀;同時並透過針灸運用在化療引起週邊神經病變動物模型研究其機轉。 五、針灸治療纖維肌痛症的基礎與臨床轉譯研究;進行大規模的多中心合作計畫,透過基礎動物模型研究針灸的治療機轉。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成立「中醫暨針灸研究中心」。(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翻拍)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