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8
Saturday
15:30

醫師對罹癌的自覺性並非比一般人高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08.24
醫師對罹癌的自覺性並未較一般人高,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蔡文正教授團隊,將此一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加拿大醫學會雜誌(CMAJ)刊登。 「醫師」是大眾健康的守護者,一般認為,醫生應該會比一般人更早發現自己生病了,其實不然;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蔡文正、公衛博士徐約翰醫師針對罹癌期別的研究顯示,醫師對罹癌的自覺性並未較一般人高,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最新一期的國際知名期刊加拿大醫學會雜誌(CMAJ)刊登,受到台灣醫界高度關注。 美國杜蘭大學醫務管理博士蔡文正認為,擁有醫療專業的醫師理應比一般民眾注意身體健康,可是平日工作太忙碌了,卻忽視了定期健康檢查,或許有面對同僚醫師的尷尬因素,而未能先一步就知道自己罹癌了。 這項由中國醫藥大學公衛學院院長蔡文正、中國醫藥大學公衛博士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助理教授徐約翰醫師兩人,針對長達十四年的健保庫資料及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資料比對分析二十七萬四千零三名已被確認的六大癌症病患,其中有五百四十二名具醫師身分;比較醫師癌患被診斷罹癌的期別,並未比一般人更早;換句話說,雖然醫師老是告訴民眾,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治療的效果最好,調查卻發現,罹癌醫師並未比一般人更早被診斷出來;醫師對罹癌的自覺性並未較一般人高。 這項研究發現推翻大眾既有的認知,引人興趣,而且過去也沒有類似的研究,因此,已獲最新一期的國際知名期刊加拿大醫學會雜誌 (CMAJ)接受刊登。 一般來說,社會大眾對於醫師的認知是具醫療專業知識,然而醫師對於自我的健康狀況監測是否也能相呼應呢?對此,由中國醫藥大學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共同進行的這項研究,以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健保資料庫與衛生福利部的癌症登記檔為調查資料,對象包括西醫師、中醫師與牙醫師。 蔡文正表示,這項研究蒐集了從一九九九年到二0一二年,包括所有的肝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女性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患者資料,並排除二十五歲以下,或是先前具癌症、器官移植及愛滋病的病史,並依癌症第零期至第四期,分類比較的結果。 研究還發現,相較於一般女性癌患,在子宮頸癌與乳癌兩癌方面,女醫師被診斷出來罹患上述兩種癌症時,屬於晚期的風險提高了兩倍以上。 曾主持「台灣中部民眾就醫及用藥概況調查」等研究成果發表專業期刊論文超過一百一十多篇的蔡文正院長表示,台灣因有大量的篩檢計畫,如乳房自我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因此,一般人均可透過政府提供的篩檢服務早期發現,目前雖然沒有進一步的直接研究顯示,台灣女醫師接受這兩種癌篩檢率的高低;不過,由其他國家的調查資料看來,女醫師接受一般癌症篩檢的意願較差,這也可能是造就台灣女醫師被發現罹患上述兩種癌症時,較一般女性癌患晚期的主因。 一般民眾認知,醫師總被期望能維持好的健康狀況,因為在多數國家,高社經地位和豐富健康知識,及方便就醫的族群總可以活得比較健康,但是蔡文正和徐約翰的調查結果,卻與此背道而馳,過去的研究顯示,過重的工作負擔可能會影響醫師的健康,台灣醫師的工作負擔越來越重,也許可以部分解釋本研究的結果,但是絕非單一因素,值得衛生福利單位制定相關政策時參考。 圖說:院長蔡文正(左)與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徐約翰是學術研究的「最佳拍檔」。(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