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8
Sunday
16:03

黑角舞蛾成蛹 果農應予撲殺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草屯報導
2015.05.18
一直被視為果樹大敵的「黑角舞蛾幼蟲」,目前進入成蛹期,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警告:為避免果樹被危害,果農應立即掌握時間點,全面撲殺黑角舞蛾,防治果樹生長。 農業處表示,黑角舞蛾發生一般都在荔枝樹,果農有必要進行防治,避免該害蟲蔓延。 農業處說,黑角舞蛾的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蝶蛾類之防治推薦藥劑,使用2.8%賽洛寧乳劑稀釋1000倍、2.4%第滅寧水懸劑稀釋1500倍,或20%芬化利乳劑稀釋3000倍來進行防治。 據了解,歷年黑角舞蛾過去危害的區域,包括南投市、名間鄉、中寮鄉、集集鎮、草屯鎮、鹿谷鄉、國姓鄉等,所以農民務必要加強警戒及防治工作。 黑角舞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屬於鱗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dae) ,別稱木毒蛾、木麻黃毒蛾、相思樹舞毒蛾,是台灣的固有種,最早在1903年英國的博物學家斯文豪氏(Charles Swinhoe)記載。除了台灣以外,黑角舞蛾還分布在福建、廣東、日本以及印度等地。 1995年黑角舞蛾肆虐於八卦山脈地區,這也是在台灣首次發現黑角舞蛾為害果樹的案例,2002年南投名間、彰化二水等地的農民再度發現大量的黑角舞蛾,直到目前受害的區域已經涵蓋彰化縣彰化市、二水、員林、田中、芬園、花壇、社頭、大村等鄉鎮及南投縣南投市、名間鄉等鄉鎮。 黑角舞蛾特性廣泛,幼蟲雜食性,可危害多種植物,並食盡嫩枝及樹葉,嚴重時造成植株枯死。為害植物有21科39種樹木,其中包括荔枝、番荔枝、龍眼、楊桃、柚類、蓮霧及番石榴等果樹,為害潛力極大。除此之外,幼蟲體帶有毒液,觸及皮膚會引起紅腫發癢,當發生時期,常造成農民耕作管理上的困擾。 黑角舞蛾幼蟲,體長約4到6公分,體色灰褐與黃褐色參雜相間,每節有3對疣突,顏色變化頗大,其上被覆數束黑褐色之堅硬刺毛。幼蟲雜食性,可為害多種植物,並食盡嫩枝及樹葉,嚴重時將造成植株枯死。 農業處指出,黑角舞蛾一年僅發生一世代,以卵塊越冬,每一粒卵塊含有200~700粒卵,卵期長達八~九個月,卵塊孵化期在三~四月間,幼蟲在四~五月間繁殖,蛹期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主要為害時期為幼蟲期,以取食果樹之樹葉、樹皮及花穗維生。 圖說:被列為果樹殺手的「雄黑角舞蛾」(左)並沒有恐怖的長相,但絕對是害蟲,應予撲滅。黑角舞蛾的雌娥(右),體型比雄蛾小,但卻能產下極大量蛾卵,吃掉果樹嫩枝嫩葉,造成果樹枯死。(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