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7
Friday
13:37

台中落實新五農政策補助青年農民

台灣新聞網記者陳祐堂/台中報導
2015.05.18
為落實農民、農業、農村、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新五農政策」,市長林佳龍宣布將選出五十位無經驗但對農業有興趣的青年農民,提供每月三萬、共十二月的生活津貼;同時也從事農業生產滿一年以上的青年,以營運企畫書等方式篩選出十五位,提供最高八十萬元補助,市府也將投入十億元農業發展基金,帶動農業的創新加值,期待讓台中成為台灣的農業中心。 台中市政府在豐原區陽明大樓召開市政會議,由農業局長王俊雄提出「青年加農、賢拜傳承」專案報告,也特別邀請曾榮獲「百大青年農民」馬聿安與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會員郭榮華,分享農作經驗。 農業局長王俊雄指出,有些農民種得好卻不願意傳授給別人,青年農民要找到好的學習對象相當困難,於是推出新政策「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讓已有成功經驗且具傳承熱誠的農業達人組成賢拜輔導團隊,傳授青年農民技術與知識,以師徒制的實務學習機制,減輕青年農民成本投入的壓力,提高農民栽培技術,增加從農所得。 王俊雄指出,今年預計篩選出五十位無經驗但對農業有興趣的青年農民,提供一個月三萬元、合計十二月的生活津貼,另選出十五名從事農業生產滿一年以上的青年,藉由提出營運企畫書等方式篩選,提供最高八十萬元補助,這些選出來的青年農民透過「農業張老師」農業輔導、賢拜輔導團隊、農民大學堂等課程,課程、實作雙管齊下培育農業人才。 林佳龍指出,台中是農業重鎮,耕地面積超過五萬公頃,農業人口約二十九萬人,農產品種類從高山至平地,溫帶到熱帶,品質優越。他要求市府農業、教育、經發等局進行跨局處合作,從學校教育開始,連結到農業及整體產業政策,並多加宣傳,讓更多新血加入農業生產,提升台中農業發展動能。 土地、資金、社會價值觀,是青年農民最大的阻礙;青年農民馬聿安表示,青年農夫農地取得困難,造成很多人想種田卻無地可種,他的土地只有九厘是祖父的田,剩下的全是用租的,「農業張老師」的服務能夠協助農地轉介,將是青年農民一大福音,社會價值觀認為當農夫很辛苦、賺的錢少,但這項計畫能提供三萬元的生活津貼,將能翻轉一般人對農民的印象,青年農民也會更重視自己的專業。 已經從事農業七年的馬聿安表示,第一年接觸農業時,深感資源不足,凡事都要自己摸索,市府能夠提供這樣的計畫,對年輕人加入農業相當有幫助,他也建議,應設立大型的生產與銷售中心,讓本土農業不受國際農作局勢影響,讓生產到銷售一條龍的加工流程受到市府監督,讓農民得到好價格,讓市民吃到產地自銷的好農作,吃健康、吃安心。 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會員郭榮華指出,現在務農的年輕人還是少數,他目前六十歲,農業界中還算是年輕人,希望更多年輕學子來接手農業,只要有心學習,協會的成員都會認真輔導。 此外,針對目前部分水果甜度過高的問題,王俊雄表示,部分農會辦作物評鑑時以甜度當指標,造成農民以甜度為目標,因此也導致現代水果甜度持續增加;未來將調整農會評鑑項目,農民大學堂等課程中也會教育農民正確觀念,並透過這次計畫篩選農民,在源頭把關,把安全農業鏈建構完整,讓台中市的農作品質有保證。 林佳龍表示,還是有部分農民為避免蟲害而過度使用農藥,花錢、傷身、傷土地,即使量多價格還不一定好;現在大家重視食安,台中已開始推廣高品質農產,以自然、有機方式種植,吃到的是天然原味,加上青年農民帶來創意、活力、行銷手法,有些作物甚至尚未收成就已被訂光,百萬年薪不是夢,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帶來農業的正向的改變。 馬聿安也指出,二十至三十歲的農民全台灣不超過二萬人,但資源相當多,青年農民卻越來越少,希望市府能夠協助組織青年農民,合作管理資源,避免未來疏於管理產生環境破壞;且青年農民熟悉網路使用,一、兩年間可以很快的改變生產與銷售狀態,開創農業群體與社會的接軌,過去農民沒有這樣的連接,且農民間較少互相交流,青年農民也應該協助老農與社會接軌。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