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4
Saturday
22:41

雲林縣長候選人張麗善發表活水農業政策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4.08.20
雲林縣長候選人張麗善今天發表「活水農業」政策,她表示,雲林農業面臨人力老化、斷層,農產產銷失衡,價格不穩定,農戶所得不穩定等問題,造成農業停滯農戶所得萎縮,貧富差距擴大,必須要有新活水挹注農業,才能讓雲林從向下沉淪的泥沼翻轉,農業政策從農業角度全方位思考,為農業注入源源不絕的農業動能。 透過土地的活用、技術的導入、人才的培育及資金的引進,讓雲林的農業擺脫停滯惡化泥沼,創造生機,讓老農繼續耕種,產生對社會穩定價值,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讓農的傳人成為雲林農業再興的力量。 張麗善在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陳武雄,台北農產總經理韓國瑜、學術界楊明憲教授與萬一怒教授,縣農會及廿鄉鎮市農會三巨頭等人陪同下,召開農業政見發表會,彭、陳兩人說,張麗善農業政見策略佈局宏觀遠見,脈絡清楚條理分明,是創造新農業最好的政策,帶領雲林成為全國農業示範縣,帶動台灣農業提升的領頭羊。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農業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變成全國第二窮的縣市,僅勝過台東。但近幾年台東在上升,而雲林持續下滑,再無改變,雲林將變成台灣最窮的地方,農業是雲林的根本,只有讓農業「活」起來,提高競爭力與經濟規模,讓農民安心、農村安定、農業安全,雲林才能從貧窮的泥沼中翻轉。 張麗善指出,活水農業首要建立統合性組織雲林的農委會,做為新農業發動引擎,統籌市場戰略辦公室、農地銀行、創農基金,協助農民掌握市場先機,佈署市場策略,創造土地、資金,農民變身六級產業經理人,迎戰全球市場,實現農業政見,縣府成立「雲林的農委會-農業創新與發展委員會」,由副縣長擔任召集人,農業處長擔任副召集人,結合各相關局處資源與產業界、學界人才,從市場取經,成為創新農業發動引擎。 人才是農業競爭力與永續經營基礎,張麗善提出「一心3葉:深化人才培育平台」。爭取台大農學院做為農業人才培育軸心,北港農工、虎尾農工、西螺農工為人才培育綠葉,一心三葉攜手合作,實作技術到研究發展,培育不同專長、專業之農業人才。 另外,縣府、各鄉鎮市農會籌措經費,成立「基礎農業人才培育基金」。提供北港農工、虎尾農工與西螺農工設置新農業實驗農田,提供學生實際投入創新農業,培育新農業新世代。 針對已經投入農業青年或是老農,要推動「農業領頭羊」計劃,輔導他們導入新農業技術,投入競爭型作物耕作,成為引領雲林農業向前衝的領頭羊。 張麗善指出,4億多的農博、30億的六輕農業安定基金都結束了,雲林縣民卻更窮了,農業人口更老了,良田更少了,貧富差距更大,農業必須從目前缺乏競爭力泥沼中翻轉,活力再現。 她說,農業必須是雲林縣民共同的產業,不是少數人的;農業要提高產值,但必須從整個農村的角度來思考永續發展;農業要提高市場競爭力,也必須同時兼顧到穩定社會的價值,讓雲林農業就是活水,帶動整個雲林從向下沉淪泥沼中翻轉。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