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3
Friday
17:54

台21線五里埔至那瑪夏12座鋼橋各具特色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4.07.08
經由省道台21線前往高雄市那瑪夏區,過了小林村紀念公園後,道路兩旁風景由鄉間聚落轉換成為青翠碧綠的原始山林,沿著旗山溪,穿梭在猶如人間仙境、變幻萬千的山水間,途中12座鮮豔的彩色鋼橋顯得格外出色。 甫於今年5月底全線通車的12座鋼橋,不但擔負那瑪夏區對外交通的重責大任,更是尊重地方多元族群融合的成果,將可促進高雄市甲仙區及那瑪夏區觀光產業,吸引更多遊客前往旅遊。 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表示,台21線五里埔至那瑪夏路段在莫拉克災後受創嚴重,已無法依原路線辦理復建,永久性路廊規劃設計又受限於地質環境尚未穩定,短期內無法完成。 為解決那瑪夏區聯外交通問題,特別動用莫拉克特別預算預備金,由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興建12座鋼橋作為中期提升方案,建構抗災能力更高的道路系統。 12座橋梁的顏色更與地方協調,兩兩為單位分別以淺砂、孔雀藍、硃紅、彩綠、深灰及紫白6種色彩塗裝,其中大部分的顏色是當地「布農族」,與今年6月甫正名的「卡那卡那富族」及「拉阿魯哇族」三個族群傳統服飾的色系。 而為融入甲仙區及那瑪夏區在地特色及文化,橋梁的命名也經過多次協調,從五里埔往那瑪夏,依序為小林橋、大武壠橋、貳號地橋、那斯拉拿橋、馬巴扎紐伊橋、鍚安山橋、阿力吾艾橋、嗡嗡橋、都朴魯安橋、安哈娜橋、哈麗奧爾橋及那都魯扎橋。 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說明,鋼橋命名過程就是不同族群間文化交流,命名結果就是族群協調與融合的呈現。例如,小林橋是紀念八八風災中被土石掩埋的小林村舊址,大武壠橋是以小林村平埔大武壠族命名,馬巴扎紐伊橋是「拉阿魯哇族」族語您好、平安之意,鍚安山橋則是因為橋梁位於知名基督教聖地錫安山而得名,哈麗奧爾橋是當地「布農族」地名,而最靠近那瑪夏區的那都魯扎橋則是「卡那卡那富族」古時候的大聚落名,有物產豐饒,繁衍族人之地的意涵。 目前公路總局所屬甲仙工務段已進行橋名牌製作相關前置作業,屆時結合在地特色及文化底蘊的彩色鋼橋,將安全引領遊客及族人前往那瑪夏,族人運用千百年來於山裡生活的智慧和歷代相傳的生命力迎接遊客,災後重生的那瑪夏在莫拉克重建後將更發光發亮。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