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5
Sunday
17:34

莫拉克重建尊重多元文化深化傳承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4.03.09
文化部日前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辦「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經驗傳承家園重建系列-文化重建場次座談會」,行政院重建會主任秘書張恒裕、文化部主任秘書蕭宗煌,以及重建區代表等近百人應邀出席討論,傳承分享莫拉克颱風災後文化扎根工作、文化資產復建及社區組織培育經驗。 行政院重建會主任秘書張恒裕表示,多元文化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受災範圍從南投以至於台東,受到影響族群,包括排灣、魯凱、布農、鄒族、平埔族、客家族群、閩南族群等。 莫拉克重建依據特別條例第二條:「災後重建應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並應尊重多元文化特色,保障社區參與,兼顧國土保安與環境資源保育。」重建不只是復原,更是重生。他引述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指導老師查馬克˙法拉屋樂說:「我不擔心文化傳承,因為我們的古謠傳唱,沒有停過。」 張恒裕說,政府及民間團體這些年災後文化重建,包含設置平埔文化紀念碑、興建2處小林部落及新開部落紀念公園、永久屋建築文化語彙、永久屋文化種子培訓、具族群意象之道路橋樑工程、永久屋入口意象及故事牆、藝術進駐偏鄉陪伴、小林村文化史料保存及展覽、小林村重建音像紀錄、以及辦理上千場次文化性活動等,在在展現對文化重建工作的重視。 張恒裕表示,文化的主體在人,重建會與文化部結合地方政府,輔導的永久屋基地文化種子,帶動社區能量,102年度文化部優良社區報選拔結果,永久屋基地成績斐然,獲獎社區3件,包含高雄大愛園區-最佳社區報獎「擁報─月眉新故鄉」、屏東吾拉魯滋部落-最佳新秀獎「吾拉魯滋部落報 」、屏東高士部落-最佳創意獎「南臺灣紅寶石─高士社區報」。 重建的永久屋社區已逐步傳承並深化多元文化,舉例來說,屏東縣禮納里部落,由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協助興建的文化建築,富含排灣族與魯凱族文化特色,文化環境營造散布在各個角落,讓遠道的朋友都對永久屋基地印象深刻。 禮納里部落入口紀念碑,以太陽、陶甕、百步蛇為造型設計,記載瑪家、好茶、大社三村的遷徙史。純白色百合花造型的瑪家集會所,是排灣族最崇高象徵的精神地標。 大社的休閒藝文廣場,採穿山甲橢圓形殼背造型,象徵族人找到繁衍子孫,庇佑族人的生命安全。好茶的家屋建築文化語彙,魯凱族傳統文化精髓與生活記憶,深深刻印在每戶家屋上,儼然就是一本魯凱族文化故事書。 禮納里部落好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再輝把最想念、故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好茶風光,畫成大壁畫,融入自己的居家設計,同時取名為「好茶部落懷舊棧」,讓族人想念山上歲月時,可以來此看山看水喝茶聊天,而來訪的外地客人,也能在山水壁畫的氛圍,想像好茶部落那些「遺失的美好」。 魯凱族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龍則以「脫鞋子的部落」為號召推動接待家庭,李理事長說,魯凱人親近土地、敬重家屋,「脫鞋代表願意成為這裡的家人」,部落推動的「成為朋友的一日遊」和「作為家人的一泊二食」,讓遊客入境隨俗,感受魯凱族部落的真實生活,使新的永久屋社區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