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5
Wednesday
17:45

屏東新園的芹菜是菜也是藥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宗翔/屏東報導
2013.12.17
廚房不可缺少的香料食材-芹菜,是種營養豐富且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的蔬菜,冬季是芹菜盛產季節,屏東新園烏龍一帶種植「芹菜管」更富盛名,對於芹菜研究相當深厚的郭水銓,以種芹菜突破不能連作的問題獲神農獎,他表示,靠芹菜養活一家人,但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農耕工作,農村有斷層隱憂。 曾獲神農獎的郭水銓本身就是一部「芹菜史」,他表示,新園曾是全台芹菜重要產地,最高當地曾有100多公頃,現在大約不到20公頃,芹菜通常分為細梗及粗梗,細梗為配菜調味,粗梗則莖較粗,可直接炒煮,味道鮮美,俗稱為「芹菜管」,外觀顏色稍綠,價格略貴,目前行口價每斤為60-70元,但口感與嫩度勝過一般芹菜。 郭水銓指出,新園向以「芹菜管」聞名,新園烏龍地區在6、70年代是主要蔬菜集散地,其中芹菜管遠近馳名,每年6月播種,約60-70天可收成,11月間即可上市,生產期可到翌年3-4月。 走到芹菜園,空氣裡瀰漫一般菜香,郭水銓說,把握芹菜採收的黃金時間,早上3點多就到菜園,一群農民已開始收割芹菜,趁著露水籠罩採收的芹菜管,不易老化也最清脆新鮮,由於芹菜管的賞味期只有4、5天,因此採收作業必須跟時間賽跑,從採收清洗到覆蓋碎冰送進冷藏必須一氣呵成。 他表示,芹菜有種特殊習性,芹菜管莖部會分泌一種物質影響土壤,隔年同一塊地若是繼續種芹菜管,往往會出現管孔發黑俗稱「死心」,品質大受影響,因此必須輪流在不同田區種植,有時得間隔3-4年,但郭水銓特別研究芹菜管習性,利用耕土深度不同,能克服輪作的缺點。 芹菜管長高後為防止傾倒,會架設支架及固定網,收割時一面掀網一面搬動支架,71歲的郭水銓已不復往年的體力,從原數公頃現在剩2分地,他感嘆年輕人不願意接承農業,以後種芹菜管的技術恐怕失傳。 芹菜富含高纖維,可幫助消化,而且維生素含量也相當高,還有鐵、鈣、鉀元素,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保健蔬菜,生食、煮、炒、老少皆宜,由於氣候和土質關係,新園地區的芹菜管較其他地區青脆、肥嫩,吃起來多汁,爽脆香氣十足。 (圖片摘自屏東農業處)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