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21
Tuesday
11:35

花蓮水稻大豆輪作福壽螺死光光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花蓮報導
2013.12.04
水稻、大豆輪作,福壽螺竟消失。玉里鎮農民曾國旗在退輔會玉里長良農場租地耕種,部份採取水稻、大豆輪作,意外發現福壽螺不見了。曾國旗表示,水旱輪作好處不少,既省肥料也少病害,降低有機農業生產成本。 台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水田在秧苗育成期至少要注水二個月,加上有稻子嫩葉可食,成了福壽螺 最愛的環境,據農委會專家研究,福壽螺一生都待在水中,除非產卵、或水太酸太鹼才會離水;即使水田洩水後土壤變乾,牠還能躲入土中至少撐九十天,等到有水再出來活動,繁殖力又強,雖早年政府曾補助農民買防除藥劑,但始終難以根除。 曾國旗昨在農糧署舉辦的活化農地說明會中,分享「福壽螺消失的秘密」。原來,二期都種稻,田地乾旱不會太久,結果改成水稻、旱作大豆輪種之後,田地有半年約一百八十天都處於乾旱狀態,逼得福壽螺不是乾死就是搬家。等到下一期輪種水稻的時候,福壽螺數量大減。 曾國旗在玉里鎮東豐里有種水稻,九十九年跟退輔會長良農場租了四十七公頃地種水稻,但當中有十幾公頃田區位於水圳路末端,長期缺水,透過農改場取得「花蓮一號」黃豆、也跟喜願小麥合作取種,試種小麥及黃豆等旱作,但第一年遭受嚴重鳥害及乾旱,播下去十公斤的黃豆,收成竟比十公斤少。 和老天爺搏鬥的挫敗也累積成經驗,曾國旗說,今年還是碰上旱災,八月播種的這批大豆產量不佳,一公頃只有一千公斤產量,還好去年起有農糧署的活化耕地補助,他拿補助去付地租,勉強過得去,也感謝農糧署要補助經費協助他作蓄水池,以增加灌溉水源。 水旱輪作好處不少,大豆、小麥類的旱作不太需要管理,十分粗放,還具土壤「固氮」作用,等下期種水稻,氮肥可少放一半,節省肥料用量,一舉數得。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