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2
Thursday
23:42

布袋蓮的惡勢力已盤踞了斗門溪

取自金門縣府網站
2008.06.15
斗門溪由於布袋蓮嚴重氾濫,斗門溪在居民眼中已經變成臭水溝,珍貴的「黃金蜆」和「中斑」已經幾乎絕跡;最重要的是,居民覺得妨礙「呼吸」!不僅如此,布袋蓮是污染水系的惡勢力,常在颱風季節堵住水路,使斗門溪、榮湖以迄金沙水庫宣泄不良,造成第七工區、第八工區淹水。 布袋蓮既是顯患,又是隱憂,住在何斗里斗門溪畔的居民陳金獅、陳河南表示,由於布袋蓮氾濫,已經讓斗門溪變成臭水溝,溪裡的生態也遭到破壞;過去到處都有的「黃金蜆」(黃金蛤蜊)和原生的中斑(蓋斑鬥魚),如今已經少之又少。 陳金獅、陳河南表示,幾十年前,斗門溪的黃金蜆,體積比小指甲還小的,一枚就可以賣到五元,因為黃金蛤蜊可以用來治肝病。陳金獅表示,那時候的米價,一百斤才二十五元。 過去,黃金蛤蜊雖然珍貴,沿著斗門溪,到處都是;金門原生種的蓋斑鬥魚也到處都是;如今,因為布袋蓮氾濫,已經嚴重破壞水系的生態,不僅如此,住在溪邊的住戶則受不了斗門溪的臭味。 陳河南表示,在今年「五二零」之前(約當五月十四、十五日左右),他曾直接打電話給金沙鎮長陳昆第,直接對話,並要求政府為他們解除痛苦(這次的對話並不愉快);如今,已經是六月十四、十五日,時間已過了一個月。即使清理斗門溪不是金沙鎮公所的業務,但民間的痛苦,似乎也沒有成功上達;即便上達了,也看不到執行。 今年五月二十日(總統就職),金沙鎮代表會由主席蔡春生率領,代表會與金沙鎮公所的人員曾經「未雨綢繆」,勘察過金沙水庫的水閘門;蔡春生表示,颱風季節的淹水,根源在於來自龍陵湖|光前溪沿線,以及來自擎天水庫|斗門溪沿線的布袋蓮;自來水廠有義務或責任把這項憂患清除。 金沙鎮公所的祕書張峰杞當日也曾表示,斗門溪的布袋蓮原本有自來水廠僱人在清,但好像沒有持續不輟。 對於清理布袋蓮的要求,其實早在半年前的「金沙鎮九十七年基層建設座談會」(去年十二月),光前里的里民陳文傑也曾代替居民發聲;他說:光前溪投資了「一億又幾萬」,環境整理的工作原本做得很妥當,但做好之後就沒有做好管顧的工作;去年(以現在來講則是前年)曾清過的布袋蓮,已再度為患光前溪,滿滿都是,希望繼續清除。 布袋蓮是污染水系的惡勢力,若任意生長,會堵住水路,在颱風時造成水庫及溪流淤積|這已有前車之鑑,例如,民國九十四年八月,珊瑚颱風過後,金沙鎮第七工區、第八工區鬧了水災,那一年,因為雨水豐沛,高粱重種了三、四次,加上風災水災,造成「番番重種,淼淼水淹;高粱殀殀,稷苗奄奄」的景象,農民苦不堪言。 九十四年九月的泰利颱風,讓金沙水庫、金沙抽水站、斗門溪、后水頭、第七工區、第八工區都浸在水裡,產業道路的水深及於大腿─當時的景象是:「大雨滂滂,積水瀰瀰,田園沒沒,民心淒淒!」 多次的水災,除了水閘門調節有問題外,根由更在布袋蓮擴散後,對水系造成的淤堵。 根據林業人員黃士元(博士;服務於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所提供的資訊,布袋蓮是一八九八年及一九零一年引入台灣地區,原本是被作為觀賞植物;一九一六年後普遍擴散於台灣全島。它是一種浮水性多年生的植物,每年開花一次。在低溫季節時生長會停頓,但高溫季節則生長快速,單株可在四十到五十日內增生至一千株以上,常大量增殖,遮蔽整個水域,干擾水上活動,阻礙水流,消耗水分,降低水中溶氧及水中生物數量,造成水域的經濟性損失。 布袋蓮的入侵與氾濫,已經成了各地水域的共業,它雖然也有淨化水質的功能,但功勞似乎遠不及罪過;在布袋蓮的防治上,不論是振民隱、解民困,政府各部門應該在用得上力的地方,自來水廠或金沙鎮公所甚至金門縣政府,應該各盡其力;民意機構也應該善盡守望環境及監督政府的責任,不要讓小民百姓單打獨鬥。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