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3
Friday
14:59

慕谷慕魚外來魚種充斥威脅原生苦花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花蓮報導
2012.11.29
花蓮縣政府表示,秀林鄉著名景點「慕谷慕魚」,近年來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清澈的溪水可以看見大批魚類聚集,但「銅門部落主權自救會」冷兒蘭‧侯文表示,長年不當放流的結果,目前所看到的魚多為非清水溪原生種的「一枝花」及「溪哥」,原生種的「苦花」已不見蹤跡。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表示,研判可能是宗教團體不當放流造成,將協調當地護溪團體加強巡邏防範。冷兒蘭‧侯文指出,縣府及「慕谷慕魚」護溪團體近三年來對外宣稱,封溪護魚有成,溪裡深潭可明顯看見大群魚類聚集。 但部落族人卻在溪裡看見有非清水溪原生魚種入侵,導致溪裡原生種的「苦花」數量大減,仔細研究發現,非清水溪原生魚種以「一枝花」最多、「溪哥」次之,幾乎見不到苦花的蹤跡,「護溪」卻反而破壞了當地原生種的棲地。 她說,自九十一年至九十四年間,銅門村榕樹部落「慕谷慕魚護溪產業發展協會」開始執行封溪護溪計畫,透過縣府、秀林鄉公所、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台電等單位共同執行,當時受僱放流魚苗的當地居民透露,護溪期間曾經放了很多非清水溪原生魚種。 早年溪中的魚以苦花居多,體型都不會太大,現在外來種多了,丟什麼就吃什麼,護溪反而扼殺了原有的自然生態。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所長邱奕承說,當年水培所提供的魚苗只有一種,就是清水溪原生種的「苦花」,並無其他魚種,據了解應是宗教團體擅自放生的魚苗,為了立即看到成果,放生時魚的體型均相當大尾,是否因此吃掉苦花的幼魚?仍須進一步查證。 邱奕承說,當地居民可能對溪中的魚群現況有誤會,中、下游外來種充斥是事實,但苦花並未絕跡,數量也未減少,主要是集中在上游,魚種棲息的河段不一樣。目前放流均必須透過農委會及縣府農業處核准,將要求一定要以當地的原生種為主,至於宗教團體放生也請當地居民多加注意並通報相關單位。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