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1
Saturday
13:50

秋高氣爽正是突發性耳聾好發季

台灣新聞網記者謝新鈕/水里報導
2012.10.07
儘管天涼好個「秋」,也是上山踏青的好時機!然而,值此秋冬時分,確是屬於耳科急症的「突發性耳聾」之好發季節。榮選百大名醫的水里鄉籍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謝順達,提醒患者,切勿等閒視之,應趕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找專業醫師求診。 然而,得了突發性耳聾後,日常生活受到的影響程度又如何?據水里鄉一名先後二度患有該症的人士表示,他耳聾到即使電話響了,仍無法接聽對方的電話;而家人則須有更大的耐心與其溝通,這位患者處在「無聲的世界」,內心的不適與痛苦是不言可喻的。 這位患者,經醫治痊癒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然未久又再患,即使痊癒了現又三度染患該症。卻使帶給他本人以及照顧的家人之不便;患者真的體認到平時要注意身體調養,勿以為首次痊癒就不可能再患;畢竟「無病方知健是仙」。 醫師謝順達說,突發性耳聾常被提到的病因,為病毒感染或血管因子造成的。有一些病患在發病前有些許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內耳發炎,導致聽力受損。 突發性耳聾易好發季節為秋冬時分,有一些病患則是因為氣候、溫度的突然轉變,導致供應內耳血流的血管血液循環不足,造成聽力障礙,因此有些人稱為「耳中風」。 有些需要治療才有進步的可能,可是突發性耳聾的最佳治療時間為一個星期內,超過一星期才治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因此還是會建議盡快住院接受治療。目前第一線用來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藥物為短期內,口服大量類固醇來抑制內耳發炎,另一方面配合給予血漿擴張劑(Dextran)及血管擴張劑來幫助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住院的病患約三成聽力有進步的可能。另外對於口服類固醇無效或有糖尿病的病患,也有報告使用耳內注射類固醇或是高壓氧的治療,但是相對來說也有其風險存在。 謝順達說,有些醫師使用「耳中風」這個詞彙來解釋突發性耳聾;事實上,是跟學理不符合的;因為中風在醫學上實稱為「腦血管意外」,它的發生是由於腦血管阻塞或損傷使接受該血管供應的腦組織缺氧一段時間並造成壞死,這當然不是突發性耳聾的主要致病機轉!突發性耳聾裡面,逾八成病患群是起因於聽神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造成腫脹和受損,而不是血管阻塞造成的,必須要釐清這一點!才能夠讓民眾了解到治療藥物的選擇是有憑有據的。 謝順達表示,突發性耳聾的治療藥物的部分首要為類固醇治療,國際上論文已有證實必須儘早給予類固醇,包括注射或口服的副腎皮質素,一般療程為住院注射類固醇5天再加上後續的口服類固醇完成總共二週的療程最為理想;同時輔以注射增加內耳血液循環的血漿擴張劑、抗凝血劑和維他命B群等藥劑,以利於神經細胞的活化。 同時配合住院期間的檢查結果,適度地調整其治療計畫;至於預後的最主要關鍵還是在於早期治療預後會越好。 最後,謝順達說,時值秋冬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大;流行性感冒正蠢蠢欲動,這時正是突發性耳聾最盛行的季節。有時症狀它僅以耳鳴嘰嘰聲或是暈眩來表現,病患本身常常不易察覺,因此必須施行詳細的聽力檢查才能夠準確地診斷。切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治療突發性耳聾的不二法門! 圖說: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謝順達為患者診斷情形。(台灣新聞網記者謝新鈕/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