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8
Sunday
02:37

「海稻米」 睽違20年石梯坪復耕成功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花蓮報導
2012.10.02
睽違廿年後,豐濱鄉石梯坪「海稻米」豐收,「海梯田」風光再現,當地阿美族還為稻米取了一個響亮、有意義的「米粑流」名字,強調透過族人的「互助合作」,讓東海岸的「海稻米」克服萬難重新問世。 推動「海稻米」和「海梯田」重現的舒米.如妮指出,十七年前她回到豐濱鄉港口部落,發現祖先留下的土地逐漸荒蕪,民宿卻越蓋越多,為找回消失廿年的部落農耕文化,五年前來她開始勸族人復耕,希望消失的東海岸海梯田美景重現,當時她發現關鍵就在「水源」,水的問題沒有解決,稻田根本無法耕作。 她說,海梯田是東海岸美麗的特殊景觀,稻浪與海浪共舞的壯闊畫面,讓人無法忘懷,但受限於年輕人出外工作,逐漸地水圳的水源斷了,梯田上金黃稻穗隨風搖曳美景不再,她決定對外尋求援助,經二年奔走後,巧遇林務局推動水梯田濕地復育計畫,透過林務局補助花蓮縣政府經費共同修復水圳,去年一月水圳再度貫通。 今年在花蓮農改場協助下,選定適合海濱栽種的「台稉四號」品種,從耕種前的土壤環境分析、品種評估、栽培輔導、支援農機具等,最後再由光豐地區農會協助烘乾及載運,在各單位協助下克服困難,一期稻作雖然只有六公頃、產量約一萬八千公斤,但已讓部落的活力再現。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林泰佑說,「台稉四號」是香米,具有穀粒飽滿、株高較矮、口感佳及香氣濃郁的特色,剛好適應海岸風大的環境,因休耕多年土壤累積豐富的有機質,不施用任何肥料進行栽培,榖粒不會因為重氮肥使蛋白質增加而變硬,口感及風味更佳,煮出來的飯濃郁的香氣縈繞,入口口感極美,讓部落居民對第二期稻作的品質更有信心。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