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20
Monday
10:22

屏東-「情人的眼淚」雨來菇

台灣新聞網記者曾秀誕/屏東報導
2012.07.30
屏東縣政府表示,外地人聽到雨來菇,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對於滿州鄉的居民來說,這種在雨季過後,山林間才會冒出來的菌菇視為日常食材,由於雨來菇熱量低、營養價值高又好吃,逐漸受到消費者重視,滿州鄉農會正積極以人工繁殖方式種植,準備量產後,大舉進軍消費市場。 雨來菇外型類似木耳,但體型較小,通常在大雨後才會出現在無污染的草地上,但烈日下又會消失無蹤,所以當地居民將其視為上帝恩賜的珍奇食材,稱呼為「上帝的眼淚」或「天使的眼淚」,也有人給了它唯美的名子,叫做「情人的眼淚」,用雨來菇所做的菜色,在餐廳裡顧客口中常常獲得極高評價。 但野生雨來菇,產量有限,品質也難管控,滿州農會總幹事陳清木有心推廣這項當地特產,和屏科大團隊合作,在鄉內找了幾塊土地以人工方式栽種,他說,雨來菇就像它的名字,有雨才有菇,所以基本條件就是要有水,當地居民引用清澈的山泉水,集水後用噴灌方式保持環境的濕潤,地面鋪上小石塊防止雜草生長方便採收。 雨來菇長得快,植菌後一個多月就可以收成,因為環境無污染,甚至洗淨後即可生食,雨來菇適食涼拌、炒、煮,有研究單位進一步研發保健食品。 陳清木表示,一開始遇到雨來菇產量難以控制又不穩定的問題,傷透腦筋,但在推廣上也有些麻煩,他說,因為雨來菇這種食材還不算普及,很多人買了也不會煮,最大採購量都來自餐廳,很多時候他還得到餐廳教師傅如亨烹調。 以往大約在雨季6-10月間產量較多,現在以人工放式栽培,慢慢控制到一年四季都可以收成,雖然現在還在試驗階段,陳清木有信心要將這大自然的珍饈推廣到各地。雨來菇除食用外,未來在產品及種植技術的多角經營下,發展保健、美容的產品開發上市,雨來菇也許能為當地帶來商機,產業轉型,將是上帝的恩賜。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