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21
Tuesday
10:38

旅遊自我防護 小心蜱叮咬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基隆報導
2012.05.22
基隆市政府表示,「萊姆病」是一種透過寄生在囓齒類動物(如老鼠)身上的蜱叮咬後感染之疾病,為美國最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我國於2007年將萊姆病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開始進行監測。 被感染蜱叮咬後3至32天(平均7至10天)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的症狀很像感冒,如頭痛、發燒、全身疲勞、噁心、嘔吐、頭部僵硬、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出現遊走性紅斑的病患若未經治療,可能發生心臟或神經系統的異常,經過數月或數年後則進入第三期,症狀包括關節變形、關節痛及關節炎,而且數年後可能復發。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萊姆病首見於美國康州萊姆鎮現今面臨嚴重的萊姆病疫情。我國將萊姆病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開始進行監測,病例都是在國外罹病後,返國後被檢查出來的境外移入個案,因此提醒民眾於美國東北部停留期間若從事戶外活動,宜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署核可之驅蟲劑;若發現遭硬蜱叮咬,應儘速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其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即可降低感染的機會。民眾並應隨時注意居住周圍環境,請勿接觸鼠、不明來源的寵物或鹿等野生動物。返國後如出現疑似萊姆病的症狀,或甚至出現「遊走性紅斑」等特徵時,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訴醫師旅遊史或特殊暴露史。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