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7
Friday
13:37

中部12所大學開辦全英語通識課程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臺中報導
2012.05.11
大學校院邁向「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中國醫藥大學結合中部地區11所夥伴大學開辦「全英語通識課程」,由於教材內容豐富且展現台灣人文特色,吸引選課學生超過千餘人。 其中,約200百位是外籍學生,教學卓越計畫主持人吳聰能副校長說,透過校園異國文化交流的學習環境,對提升大學生英語能力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大學通識課程教材的英語化是教學方式的突破;副校長吳聰能表示,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12所大學合力規劃的通識教育英語學程,教材內容涵蓋人文、歷史、自然及科技領域,凸顯台灣人文特色。 換言之,就是把中文教材英語化,不僅強化本國學生英語聽說讀寫之能力,同時吸引外籍學生來台就學,瞭解台灣文化,藉由國際學生及本國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大學校院國際學術文化交流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醫藥大學於100學年度與夥伴學校的亞洲大學、靜宜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大葉大學、東海大學、暨南大學、逢甲大學、明道大學及中興大學開設「新興科技與倫理」、「台灣傳統戲曲概論」、「植物之多樣性功能」、「從古蹟看台灣史」、「台灣電影與社會文化」及「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等六門課程,聘請專程教授巡迴各大學授課,東海大學和逢甲大學亦提供「台灣的古蹟與歷史」及「心理劇及自我成長」二門課,總計八門通識課程。 全英語通識教育課程選課學生迴響熱烈,該學期選修的本國與境外生達1070人,180位境外生來自世界各國,從亞洲國家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外,亦有來自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馬拉威和巴拿馬等國的學生選修。 吳聰能說,同學們上課時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做討論,也因為大家均來自不同的地方,所思考的立場也不同,藉由討論可以理解到不同的文化會擁有不同的思維,如此文化的衝擊能帶領同學做更深的討論與研究,進而增進同學們的思考能力及溝通能力。 圖說:學生們上全英語課程時盡情的踴躍發言。(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