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4
Tuesday
20:19

林鳳池後代林邦充博士感念祖先慎終追遠

台灣新聞網記者陳良安/鹿谷報導
2012.04.05
鹿谷鄉凍頂烏龍茶始祖林鳳池舉人的第四代博士校長,亦是林洪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邦充,為感念祖先,最近回到鹿谷召集宗親,打掃墓園掃墓祭祖,表達慎終追遠之意則接受訪問。 南投縣彬彬社總幹事政大碩士汪鑑雄表示:林邦充為感念慈母養育之恩,並感謝天主教馮拯生、白長勛及王澤民三位神父,於其困頓流離的求學生涯,雪中送炭,提供獎學金助其完成學業,特遵其囑咐,成立林洪易基金會,並設置聖家仁愛獎學金,以救助弱勢清寒為膺任,以推廣讀書風氣為矢志。 汪鑑雄說,近年來,由於經濟快速成長,導致家庭結構暨社會秩序變遷,人們價值觀念改變,尤其青少年因缺乏適當及正確之指引,極易受外界刺激引誘而步入罪惡之迷途;該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獎學金之發放,協助優秀、清貧學子及殘障同胞子女努力向學,引導社會讀書之風氣。 林邦充說,林洪易女士聖名瑪利亞,台灣省南投縣人,民國4年11月30日生於草屯新庄洪姓大家族,嫻慧好學;當時雖然社會風氣保守,仍要求進校讀書,勤讀詩書,知書達禮。 由於長兄洪公任教於鹿谷鄉秀峰國小,因而認識由福建移植凍頂烏龍茶來台之前清舉人林鳳池第三代子孫林公朝枝,進而介紹認識並結為連理。 婚後家庭幸福美滿,長女美妙出生後,林公患病臥床三年,林母日夜照顧,伉儷情深,幸得痊癒。後再育四男一女,一家和樂。因當時家境小康,林母就經常以米糧、金錢資助貧窮人家。 林母婚後17年,林公經商失敗,家庭發生變故,三餐從此不繼,林母兼代父職。由於鄉下並無工作機會,一家七口,瀕臨斷糧。 民國42年長男邦充千里迢迢前往省立彰化中學就讀初中,甫一學期即無法繳交伙食費而面臨撤學之命運。幸而林母果斷,將幼子光輝送人撫養,長女美妙亦由省立台中商職高中部休學,舉家遷移彰化。 林邦充內兒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林正平說,人海茫茫,因得善心人士幫忙,林母白天去幫傭,晚上替人縫製衣服,長女美妙編織毛衣,次女美滿三歲亦幫助捲毛線。 為趕工交貨,林母經常工作至深夜三時,冬天以冷水浸足,俾軀睡魔。林母對子女教育極為重視,情願自己吃苦,書不可以不讀,由於子女全部在學,雖然林母同長女夜以繼日的工作,然而生活的擔子更為沉重。 所幸彰化天主教堂為配合社會救濟,凡是低收入者一律分發救濟品予以救助,因此林母率同子女一齊前往領取救濟品以維持生活。 林女士深感天主教濟世救人的偉大精神,從而研讀教理,進而率子女全家信教,40餘年來林母虔信基督耶穌終身不渝。 民國48年長男邦充進台大經濟系就讀,幸得彰化馮拯生神父發放新台幣壹仟元之獎學金,方得成行北上,林母及長女家庭負擔愈形加重。 民國52年長男大學畢業,舉家再由彰化遷居北縣三重市,由於民國50年代台灣經濟急速成長,外銷產業蓬勃發展,林母率同長女及次女購買數台毛衣編織機,從事外銷代工業務,家境漸有改善。 民國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子女相繼長大成人,並成家立業,長男邦充努力向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中央信託局專員、考選部典試委員、中原大學及輔仁大學系主任、長榮大學校長,名譽校長等職。 林母含辛茹苦,終於苦進甘來,並先後兩次前往耶路撒冷及歐洲朝聖;一次前往東北亞觀光。惜於民國六十八年罹患直腸癌症,雖經長庚手術治癒,但從此即未再出遠門,全心關懷貧病及國內無依老人,經常前往八里鄉天主教安老院等慈善機構探視貧病,並以獎助學金協助清寒學子,實踐基督博愛精神,關懷社會、回饋社會。 林邦充目前擔任董事長的財團法人林洪易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9年5月,除濟助急難、捐助偏遠地區醫療、文教建設之外,最主要為資助貧困清寒學生就學,成立以來總計捐助清寒學生獎助學金三千多萬元。 林邦充說,基金會過去的運作資金來源,大部分由他歷年薪資所得捐獻,在退休後,不再有薪資收入可捐助,為維持基金會運作而能繼續提供清寒學生繼續就學,決心挺身復出演講及授課。 林邦充去年卸任的佳鼎科技董事長外,在學界曾任中原大學國貿系主任、輔仁大學國貿系系主任,並為長榮大學首任校長。 圖說:董事長林邦充﹝右﹞與作陪的總幹事汪鑑雄﹝左﹞。﹝台灣新聞網記者陳良安/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