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9
Thursday
05:01

營造生態新風貌成果發表會

記者楊清森/屏東報導
2008.04.30
為了呈現一年多來致力於園區社區營造的豐實成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9日下午在潭子灣遊客中心舉辦成果發表會,除邀請社區代表、園區居民外,並邀請屏東縣長曹啟鴻蒞臨,與墾管處長施錦芳及民意代表、村長、地方人士前往各社區實地走訪,共同見證社區居民的努力。 墾丁國家公園於2007年度起,籌劃執行園區內大光、社頂、港口及水泉等4處社區新風貌營造,以僱工購料、在地參與為原則,強化在地觀光產業特質、凝聚居民共識及提升社區自發性,使社區居民共同為在地的生活環境進行改造,增加居民與國家公園溝通及共同參與的機會,增進對國家公園之認同感,共同推動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目前,4個社區均已完成新風貌改造,不但獲得社區居民的認同,也獲得當地民意代表及鄉鎮公所首長的讚賞。 港口社區以傳統產業『茶葉、漁業』為地方特色,加入深受年輕人喜愛甚具活力的衝浪活動,透過公共藝術、環境綠美化結合生活空間,塑造港口社區風味。將停車場前的小空地予以綠美化並增加充滿童趣的衝浪板座椅,使旱鴨子也能嘗試衝浪的感覺;將古城、傳統製茶業與現在衝浪板結合為一心二葉,豎立在進入港口的道路旁,讓遊客感受其產業的演變;將空白而無生氣的牆面加入港口茶、貝殼、鬼頭刀、漁船等彩繪及公共藝術,訴說著社區的歷史並增添社區的活力;將呆板的擋土牆、閒置的空間、路旁的樹蔭下,透過居民的巧思,以漂流木、回收建材及花草點綴。居民動起來社區就有活力,港口社區正期待創造新氣象。 水泉社區白沙灣入口處以『水車』為設計理念,象徵當地的歷史脈絡與觀光產業,如同水一般源源長流;並以在地元素結合湧泉為符號,呼應其泉源之故事性及在地特質。水車的設計理念以『人』為主要的設計元素,透過人力的運轉,帶動民眾的參與感並一起攜手打造「心」水泉社區。 社頂社區以排灣族傳統、自然生態棲地及台灣梅花鹿、蝴蝶、鷹等動物圖騰為元素,採用漂流木、彩繪、黏貼、意象裝置,加上當地天然資材例如竹、木、藤類、石頭等,布置改造及綠化,將社區內鐵皮、磚瓦等屋舍作適當裝置,以美化村容環境,留給遊客深刻美好的印象。 大光社區以月琴、瓊麻及海洋為元素,進行社區入口意象及「陳達故居」規劃營造,以牆面漂流木創藝、彩繪、月琴及瓊麻裝置藝術等,展現月琴特色及在地海洋風味,與現有的陳達故居相應照,吸引遊客參訪及更深層瞭解大光歷史文化、藝術。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