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0
Friday
23:17

意飲食安全防止肉毒桿菌中毒

台灣新聞網記者廖大約/南投報導
2011.07.21
南投縣政府表示,縣衛生局21日根據疾病管制局發佈資訊指出,信義鄉不明原因死亡事件乙案,其中兩對夫妻之相關檢體檢驗,初步結果顯示部分檢體有肉毒桿菌毒素反應,唯最終結果判定仍須待微生物檢驗報告才能判定。 衛生局表示,去年迄今國內陸續有肉毒桿菌中毒案例發生,南投縣99年食品中毒事件共有15件,其中無肉毒桿菌案例。由於肉毒桿菌毒素對熱敏感,100℃加熱10分鐘即可破壞,因此為維護健康,避免誤食受污染食品,引發中毒情形發生,食品最好加熱完全後再食用,以確保自身食用安全。另一歲以下的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因為小嬰兒的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展健全,肉毒桿菌孢子即有可能於腸道中生長,產生毒素而造成中毒。 衛生局指出,肉毒桿菌為一厭氧產孢桿菌,肉毒桿菌孢子廣泛存在環境中,只要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都有機會萌芽增殖,在食品中增長所產生的神經性毒素可能導致中毒,潛伏期約12至36小時。中毒症狀由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再轉為視力模糊、吞嚥困難等神經症狀,嚴重時四肢麻痺、呼吸困難,最後因窒息而死亡,目前有抗毒血清治療,已有效降低死亡率至7%以下。由於肉毒桿菌只能在沒有氧氣及低酸性(pH > 4.5)的食物生長,因此,凡食品屬低酸性且無空氣,即有可能使之生長,產生致命的毒素。一般而言,低酸性的食品有肉類、豆類、蛋類等。沒有空氣的包裝食品有:罐頭及真空包裝食品。此外,香腸的中心及醃漬食品的底層亦偏屬沒有空氣的狀態。 為確保飲食安全,建議消費者應選擇優良廠商製造的醃漬類食品、真空包裝食品及罐頭類食品。選購食材時,則應掌握新鮮、煮熟的原則。由於肉毒桿菌毒素對熱敏感,100℃加熱10分鐘即可將之破壞,因此食品最好加熱完全後再食用,以確保自身食用安全。對於要如何避免肉毒桿菌中毒?該局也提出幾項建議,1、罐頭食品如有膨罐情形,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如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食用,以確保安全。2、儘量不要自行醃漬食品,如仍要自製,食用前,應將食物煮沸至少3分鐘且要充分攪拌,最好以100℃加熱10分鐘以上。3、選購罐頭、真空包裝等食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之商家,並依標示妥善儲存,切勿購買來路不明且未完整標示之食品。4、真空包裝食品,通常沒有經過高溫高壓殺菌,因此一定要購買具冷藏銷售及保存的食品,購買後亦應儘速放入冰箱冷藏,最好食用前,應先煮沸(100℃加熱10分鐘以上)才安全。 另自製醃漬類食品也應應注意下列事項:1、原料應充分清洗乾淨,以減少肉毒桿菌孢子數量。2、可加酸處理或使醃漬產品發酵完全,以產酸降低pH值。3、製作過程中要時常翻攪,以避免形成厭氧狀態。4、肉毒桿菌毒素不耐熱,醃漬類食品亦可加熱後再食用,以破壞肉毒桿菌毒素,避免中毒。 另針對民眾日常飲食安全,衛生局也指出,部分植物含有天然毒素,有些是人們常吃的食物,有些被拿來作為藥用,而有些則是千萬吃不得的有毒植物。吃下這些有毒植物可能會損害健康,由植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亦時有所聞,千萬不要採摘不明植物食用。 衛生局表示,植物毒素通常是植物自行產生的代謝物,用來抵禦細菌、真菌、昆蟲和捕獵者的威脅,也可能是賦予不同植物有個別的特徵,例如顏色和味道等。可食植物中的天然毒素常見的有豆類(例如四季豆、扁豆、刀豆等)中的皂素配醣體;竹筍、木薯和亞麻籽中的含氰配醣體;馬鈴薯中的配醣生物鹼;白果中的4'-甲氧基?哆醇;鮮金針(鮮黃花菜)中的秋水仙鹼;以及部分野菇中的毒蕈鹼等。 不同的天然毒素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同,由輕微的腸胃不適到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一般而言,是否會出現中毒症狀,取決於所吃的植物分量、植物中的毒素含量和個人體質。植物中的毒素含量則又和品種、生長條件和地理因素等有關,有時即使經驗老到仍難從外觀上加以區別,為避免誤食事件發生,衛生局呼籲民眾,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食物、保持水源清潔勿飲用生水、避免食用生冷食品應煮熟再吃、醃漬品應煮食至少10分鐘、罐頭食品蓋子膨脹、生鏽、過期時不可食用。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