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9
Monday
07:30

高雄泉州簽合作意向書 加強雙方港口合作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1.07.01
為促進高雄港與泉州港在海運界有關港口和物流業務合作,高雄港務局與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本著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達成共識,今天上午由高雄港務局長蕭丁訓與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法人代表齊永潔書記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中,除由副市長許昆貞率領泉州港口協會訪問團出席觀禮外,並邀請高雄市國際輪船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及經營兩岸國輪公司、船務代理及貨物承攬業者等代表蒞會觀禮,共同見證此一盛會。 簽約儀式,首先由高雄港務局長蕭丁訓及泉州市副市長許昆貞分別致辭,接續由雙方簽訂合作意向書。 蕭丁訓表示:高雄港為台灣最大國際商港,位居歐、美、紐、澳洲際航線交匯點,港埠設施完善。 99年貨物吞吐量達4.23億公噸,貨櫃裝卸量達918餘萬TEU,為世界第12大貨櫃港。 為持續提升高雄港運能與發展物流業務,目前高雄港正積極改善各項經營環境,及推動FTZ等新業務,例如推動前鎮商港區土地的開發使用、南星土地招商、成功推動好好物流與中鋼機械鑽油平台組裝加工再出口的前店後廠作業模式、第6貨櫃中心第第1期土地申設作為自由貿易港務區、推動高雄港加入LME遞交港、鼓勵航商拓展航線、高雄港客運專區建設計畫等,這些政策和計畫的推動及實施,使高雄港更向新世紀港口推進。 泉州港為歷史悠久的港口,在宋、元時期曾是「東方第一大港」,泉州也是當時世界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在明清之際,泉州人民大舉移民台灣臺灣發展,對於近代台灣的開發,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無論從歷史、文化、或血源,泉州與台灣具有特殊及密切的淵源關係。目前泉州港港口設施分布於湄州灣、泉州灣、深瀘灣、圍頭灣等4大海灣,共有肖厝、斗尾、泉州灣、深瀘灣、圍頭灣等5個港區、75個泊位。 2010年全市港口累計貨物吞吐量為8,455萬噸,居中國沿海港口第17位,貨櫃作業量137萬 TEU,居中國沿海港口第12位。由於泉州地區產業十分興盛,因此泉州港擁有龐大的進出口貨源,未來港埠的建設與營運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由於泉州港缺乏遠洋航線,目前泉州地區進出口貨物,主要利用廈門等港口轉運。高雄港因為距離泉州港近,且國際航線交匯,泉州地區貨物如能利用高雄港作為中轉港口,將具有降低運輸成本及縮短運送成本優勢。 港務局表示,為鼓勵大陸二線港口航線中轉櫃利用高雄港轉運,自即日起,對於包括泉州港在內的12個中國二線港口直航高雄港之貨櫃船舶,實施碼頭碇泊費及曳船費兩項費率的優惠措施,對於鼓勵航商增闢高雄港與泉州港間的直航航線,以及促進兩港間的物流業務合作,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 目前高雄港與泉州港間已有「驪龍」(固定航線)、「西峰山」、「聯峰」、「榕峰」等貨櫃船舶灣靠作業,98年及99年在該港之貨櫃裝卸量分別為714.75TEU及581.25TEU。 相信透過擴大兩港間港口和物流等業務的合作,加上高雄港具備的良好條件,以後兩港間將會有更多的航線和更多的船舶往來,不但可以促進泉州地區各項產業的發展及對外貿易的興盛,同時也可以提升高雄港的貨櫃作業量及貨櫃轉運功能,達成互惠雙贏的局面。 港務局說,這次簽約之合作架構主要以(一)航線開闢、(二)兩貨物中轉、(三)資訊平台建立、(四)聯合行銷、(五)人員培訓、(六)當地產業合作、(七)提供雙方企業進行經貿交流之必須協助等七大面向建立聯絡窗口,兩港簽署合作意向書後,雙方將以此進一步發展海運與物流相關業務,以達成互惠雙贏為合作之目標,共創經濟繁榮之雙贏局面。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