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6
Thursday
20:17

農糧署遙測衛星影像 調查汛期前後作物變遷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中興新村報導
2011.06.30
農糧署表示,歷年河川區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案件爭議糾紛不斷,主要肇因於鄉鎮公所掌握河川區承租農戶基本資料及圖籍不足,加上輔助工具欠缺,該署於99年試辦「河川地農業天然災害勘查作業計畫」,並以濁水溪及曾文溪等水系河流經雲林縣二崙鄉、崙背鄉、西螺鎮及臺南市西港區、安定區等地區,同時提供數位相機、攝影機及測距儀等器材,並以各採取種植登記、航拍及衛星攝影、錄影拍照及實地踏勘等不同方式,進行農作物生育情形記錄,精準掌握河川區生產實況。 其中,並運用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判釋雲林縣二崙鄉河川區西瓜受去(99)年7月豪雨災害前後紋理變遷,使受災農戶即早領取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金,同時有效降低基層公所行政作業成本,提高行政作業效率。 農糧署說,近年來遙測技術日益成熟,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通訊與氣象,其中衛星影像可作為土地利用類別判釋,監視及植被分佈情況。 我國福爾摩沙二號衛星於93年發射成功,其所拍攝的影像資料可應用於國土規劃、資源探勘、環境保護、防災救災等用途,且近年來利用衛星影像於農作物判釋成果相當豐碩,此技術判釋作物種植面積,速度快且一次可取得大範圍資訊,並可製作影像紙圖顯示作物種植變遷供公所人員於辦理農業天然災害勘查之輔助工具。 農糧署表示,針對去年二崙鄉河川區作物運用遙測技術影像初步成效良好,今年該署並擴大辦理彰化、臺中、雲林、臺南及花蓮等6縣市32鄉鎮區,涵蓋濁水溪、花蓮溪及秀姑巒溪等水系河川區作物種植調查工作,委託逢甲大學利用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套疊公地圖資,匯入該署建置「行動化敏感作物種植面積調查系統」資料庫,由各該鄉鎮公所利用網際網路查詢或以個人數位助理(PDA)下載後攜帶至河川公地調查,運用衛星定位查詢比對該筆土地位址與實際種植情形。 該署另為強化基層公所外業調查能力,同時補助具GPS定位功能數位相機及攝影機等數位器材,提供給有積極意願辦理河川地作物調查鄉公所使用,並就調查結果之資料由逢甲大學分析農作物災害前後紋理影像變遷,供公所人員辦理農業天然災害現地勘查參考。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