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7
Friday
09:41

屏東發展鮪魚箱網養殖首開亞洲地區先例

台灣新聞網記者曾秀誕/屏東報導
2011.05.20
屏東縣政府表示,屏東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名聞遐邇,為永續保育海洋資源,近年更積極發展鮪魚箱網養殖,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國立中山大學及養殖業者三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於去年11月起在小琉球外海展開黃鰭鮪商業化養殖試驗,首開亞洲地區國家先例。 目前箱網中黃鰭鮪成長良好,平均體重已達3公斤以上,預計最快今年底即可上市,為台灣發展鮪魚人工養殖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屏東縣政府今天在縣長曹啟鴻、水產試驗所副所長蔡茂森、琉球鄉長蔡天裕、縣政府農業處長林景和與業者洪國清正式對外界介紹養殖的黃鰭鮪,說明屏東縣致力保育海洋資源的努力。 水產試驗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表示,黃鰭鮪是台灣沿海最多的鮪魚種類,水產試驗所在台灣西南海域投放21座中層人工浮魚礁,輔導漁民以曳繩釣作業,主要漁獲魚種為黃鰭鮪、正鰹、旗魚及鬼頭刀,其中以5公斤以下的小型黃鰭鮪最多,年產量超過500公噸。 為提高黄鰭鮪的價值,水產試驗所在93年已完成黄鰭鮪的箱網養殖評估試驗,結果顯示,0.5至1公斤黃鰭鮪幼魚經養殖一年後,可成長達8至10公斤,養殖2年可成長達20公斤以上。 養成的黄鰭鮪,魚體背部與腹肉脂肪含量均比野生魚提高5至10倍,且均勻分佈,肉呈鮮艷粉紅色,肉質更佳,不輸給黑鮪魚。因此,黃鰭鮪的肥育養殖是很值得挑戰的海洋箱網養殖對象。 縣府表示,縣長曹啟鴻向來注重環境生態,對黑鮪魚季舉辦以來引發的海洋資源問題十分關切,98年間即指示縣政府農業處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進行鮪魚箱網養殖試驗,以「適地適養」原則選擇黃鰭鮪為目標魚種,經過1年多規劃,於去年11月正式展開商業化養殖。 目前小琉球外海已設置12口箱網錨碇系統,並佈放3口箱網,包括2口圓周40米及1口圓周50米箱網。合作廠商陸續釣取1.5公斤黃鰭鮪幼魚至箱網蓄養,以小型鰺科及秋刀魚切塊為餌料,進食狀況良好,攝食量最高每日達60公斤。現階段魚隻平均體重3公斤以上,部分甚至達3.5公斤,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預估到年底可成長至10公斤左右。 為建立鮪類永續養殖模式,研究團隊同時展開周邊海域生態系監測及漁業現況調查研究。在生物多樣性調查方面,已完成魚種鑑定計20科86種,及浮魚礁區黃鰭鮪之體長組成、聚集量調查,並持續進行作業漁船漁獲組成分析與作業動態背景資料建檔。 水質方面,各測站所含氨氮、總磷、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及矽酸鹽均屬正常,且氨氮、總磷皆符合甲類海域標準範圍內。 此外,研究團隊亦完成水下遠端即時監視系統的規劃,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即時將外海養殖區魚群狀況傳回陸上,以利養殖管理及進行箱網中魚群生態習性解析研究。 水產試驗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吳龍靜表示,最初放養的黃鰭鮪約600尾,現存活200多尾,存活率並不如預期理想,可能與漁民捕捉季節、運送過程造成魚兒損傷有關,這方面仍有待加強改善,但鮪魚商業化養殖證明確實可行。 曹啟鴻表示,目前台灣虱目魚養殖過剩,而虱目魚是吃植物性藻類,如果未來發展變成黃鰭鮪的餌料,就不會有以往養殖遭人詬病「以動物性蛋白質餵養換取動物性蛋白質」的疑慮,更兼具環保及永續發展的精神。 接下來水產試驗所還計畫發展大目鮪人工養殖,及研究鮪類人工繁殖技術,希望經由這項計畫建立鮪類箱網養殖模式,兼顧生態維護、技術創新、經濟效益與社會公益,逐漸發展成為屏東縣重要明星產業。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