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9
Monday
09:42

打開畫匣子-美術在高雄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1.05.14
「遠看山有水,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是張西邨記憶最深刻的一首兒時燈謎詩,隨著字句慢慢的勾勒出青山綠水、繁花俊鳥,便成了謎底-山水畫,那是他心中所嚮往的唯美意境。5月11日至5月22日於文化中心雅軒展出張西邨花鳥工筆畫,望各界藝文先進與藝術愛好者欣賞指正。 張西邨在陸軍官校的教學期間即熱衷藝術欣賞,宋徽宗時期的花鳥繪畫特別讓他感興趣。對於當時文人那種以自然為師,藉由觀察,體悟萬物本質進而表現於繪畫之中的理念更為推崇。張西邨認為中國繪畫的精神,便是人文精神的所在,或者可說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它是視覺藝術,更是超視覺藝術,因為畫中所描繪的物象,是畫家表達其思想的工具,其所賦予繪畫的意境,富有啟迪人心、陶冶性情,引人共鳴的哲學內涵;有助於提升人的品質,增進人的生活,建立社會的共識,團結民族的精神。 兒時在家鄉曾看過長輩的繪畫,十分讚嘆,於是在五十歲退休後便全心投入繪畫學習,往後更是創作不斷。由於他偏愛細緻的事物,工筆畫成為其最喜愛的繪畫形式。傳統的工筆繪畫給人一種華麗又富裝飾性的嚴謹感,但是在張西邨的繪畫作品中幾乎感受不到那樣的嚴肅,反而給人一種色彩鮮明且活潑的意象。如「鬧春圖」畫作中群鳥嬉鬧枝頭,張口鳴叫的動作,讓觀者似乎有聽到鳥鳴的錯覺。「紅荷彩蝶圖」一作,綠意盎然的畫面,點綴著清雅的荷花、蝴蝶,展現了大自然中俯拾即是的優美景致。「山溪浴雀圖」、「九如圖」等作品,飛鳥、游魚的千姿百態,足見其對萬物的細微觀察和珍惜與嚮往。 此次展出工筆畫以花鳥為主題。喜歡大自然的張西邨,嘗試著利用學院派花鳥畫的技巧,用圓熟流暢的線條,變化細膩的色彩,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形象,給人清新亮麗、活潑愉快的感受,這些畫讓仔細欣賞畫作的人,更甚於欣賞真花活鳥,因為這些繪畫不但將大自然中瞬息萬變的花鳥封存再現,而且透過技巧使畫中的花比真花更俏麗,比真鳥更生動,不必出門造訪名山勝水,就可欣賞大自然的旋律與節奏,這也是張西邨創作追求的境界。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