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4
Tuesday
14:59

流動的女神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台中報導
2011.05.11
「三月瘋媽祖」的熱潮席捲全台剛過,緊接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5月11日起推出《流動的女神---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結合了臺灣各地十一間媽祖名廟的文物,分別從社會、文化與藝術面向呈現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的特色,希望帶領民眾從熱鬧的進香活動中認識這個台灣人最愛的神祇之一,進而探索台灣民間文化的內蘊和精髓。 在5月11日舉辦的開幕活動中,由臺中市文山國小舞獅隊的精湛表演為特展揭開序幕,近五十位來自台灣各地媽祖名廟的董事會代表和工作人員齊聚科博館,總統府漢寶德資政、臺中市蔡炳坤副市長、文化局葉樹姍局長和民政局陳榮晉科長等來賓也應邀出席。 《流動的女神---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匯集了國內十一間媽祖名廟的珍貴文物,可謂建國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媽祖文化精粹展示。主場景以大甲媽祖進香及白沙屯媽祖進香等兩支隊伍在縱貫路上的相遇為主要發想,展場內營造小型廟宇空間,展示來自國內11間著名媽祖廟的珍貴文物,包括神像、神案、五賽、神衣、香爐、籤筒等。在展場內模擬的廟前廣場陣頭意象,則展示大甲鎮瀾宮及白沙屯拱天宮的報馬仔、繡旗、大神偶、36執事儀仗、涼傘及神轎等,觀眾可以透過解說面板了解這些文物的使用方式和兩個進香活動的差異。 特展中另闢「陣頭文物欣賞」展區,陳列了媽祖進香陣頭常用的文物,包含「旗開」、「樂揚」、「武駕」和「神行」等四個子題,除了分別呈現陣頭表演的四種不同型態之外,還有雕刻精美且現在已經少見的鼓架、鑼桿、鼓亭、曲館綵牌等珍貴文物。 此外,展場裡也設計有互動多媒體節目,「露天電影院」輪流放映四部白沙屯及大甲媽祖進香的相關影片,營造為早期台灣廟宇前廣場播放電影的意象,讓觀眾體驗進香活動中的動態性氛圍。特別有趣的展品還包括多位信徒借展的物件,例如插著香旗載著行李的腳踏車、信徒的香符、蓋滿廟宇戳章的進香護照,以及一位為媽祖神轎撐涼傘的警察被鞭炮炸破洞的上衣等,讓觀眾從節目和展示物件了解信徒的心聲,以及進香活動的各種可能意義。 負責策劃展覽的科博館展示組副研究員黃旭表示,媽祖信仰於明末開始盛行於大陸東南沿海。相傳媽祖生前正直聰明,幼而神靈,常駕雲飛渡大海,眾號「通賢靈女」。祂並能預測氣象、潮汐及人事變化,有時藉巫術提醒民眾出海航行及捕魚適當時機,因而成為民間普遍信奉的航海之神。由於捕魚、經商、墾荒或戰爭等緣故,居民帶著原鄉的媽祖神像或香火前往各地,早期留在海外的居民將神像與香火供奉於草寮或廟宇中,後來不斷擴大修建成為日後的媽祖廟。 科博館孫維新館長表示,無論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如何進步,仍無法全然關照人類心靈的所有層面。科博館人類學組有關民族學方面的研究,在於關注人類文化層面的發展,而臺灣的媽祖信仰正是安定人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希望藉由這項展覽,除了讓觀眾瞭解源遠流長的傳統媽祖信仰文化,同時體驗其在我們現代生活中的意義。 蔡炳坤副市長在參觀展覽後也指出,媽祖信仰不只是宗教,同時是台灣重要的民俗文化、戲劇藝術,甚至是值得探討的學術活動。他鼓勵民眾踴躍前來參觀這項展覽,體會臺灣傳統民俗和宗教之美。 《流動的女神---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00年11月13日止,歡迎民眾把握難得機會,透過這項展覽瞭解媽祖信仰的神秘面紗,體驗台灣民間文化深刻的內涵與活潑的生命力,在「三月瘋媽祖」的敲鑼擊鼓、鳴金吹號中,不再只是「看熱鬧」,更能「看門道」。 圖說:建國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媽祖文化精粹展示現場。(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