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5
Wednesday
09:56

臺北市溪流近自然工法最佳典範--竹子湖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11.01.11
臺北市地狹人廣,住宅發展逐漸擁向坡地,而坡地社區亦多數濱臨野溪、坑溝之天然地形環境,社區居住安全與周邊活動空間有著互動之關係,北投區竹子湖地區屬於典型的山坡地農業作物區,曾經盛產蓬萊米。因天候濕冷,適合海芋的生長,也是全臺重要的海芋產區,因而有「臺北市後花園」及「海芋之故鄉」的美譽。 然而,歷經多次颱風帶來的豪雨沖刷,造成溪流改道、排水灌溉系統損壞,土石流夾雜枯木巨石大量堆積於河道,對當地環境造成重大的衝擊。 為了徹底解決水患問題,臺北市政府以符合自然精神,自91年至99年間持續進行竹子湖地區溪溝治理及維護,運用各種近自然工法,恢復環境生態,對於災害的預防大有助益,而一幅幅自然且生機盎然的野溪景觀,也成為觀光的最佳資源。 如今竹子湖溪及其支流的綜合處理已趨完成,經過多年分期的整治,總花費約8500萬元,總體環境改善成功,成為臺北市結合產業、休閒、生態及人文的最佳代言景點,造就了臺北市後花園最美的「海芋風情」。 為了充分將生態、人文、休憩、產業相結合,市府規劃將社區動線適度引進竹子湖溪流域中,增加民眾親近溪水空間,並將親水步道與周邊登山步道等遊憩景點做有效的串聯,可以延伸至小油坑遊憩區、擎天崗、百拉卡、陽明山步道,可遠眺竹子湖、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等火山椎體,及體驗原生植物構成的多層次生態景觀,讓竹子湖變身為多元的休憩場所。 整治後的竹子湖,政府與農民攜手合作,從災變中逐步再造,展現出新的活力,發展出多元化的休閒農業經濟,為國內農業藍海寫下新的一頁。自92年以來,臺北市政府更結合竹子湖週邊農民及當地特色產業,先後舉辦過多次竹子湖文化節、竹子湖海芋季、夏之艷-向日葵花季、海芋之戀音樂會等不同主題的活動,以延伸海芋的經濟效益,曾創造出最高每年海芋季75萬的旅客人數與1億5600萬元以上的商機,寫下溪溝整治與經濟產業相輔相成的最佳典範。 竹子湖地區整體環境改善的成功,亦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評定為「優良農建工程獎」。雖然竹子湖治理完成,不過水土保持工作並未結束,臺北市政府為了因應商機與人潮所帶來的垃圾汙染,鼓勵當地居民成立竹子湖溪溝認養管理委員會,發起居民及民間團體包括銀行、科技公司,以及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餐廳業者等,成立溪溝認養管理委員會,藉由管理委員會的運作,由點而線擴而至面,喚醒民眾愛護溪流、維護溪溝的整潔美觀,達到永續利用自然溪溝的目標。 由竹子湖地區水土保持綜合處理成果展現,可見臺北市政府致力於溪溝生態工程的用心與經營,無非是要創造安全與多樣化之生態環境,為臺北市的居民打造一流的優質生活環境。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