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4
Tuesday
19:15

DNA最新發現惠來人血緣來自亞洲北部

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3.1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家針對惠來遺址出土人骨和文物的研究有了重大發現!根據科博館、上海復旦大學與花蓮慈濟大學共同進行的古代DNA實驗結果顯示,惠來人的母系血緣可能來自亞洲北部,而從鹿寮遺址玻璃珠的成分分析,更發現其製作技術與當時台灣和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貿易往來有密切關連。 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表示,隨著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DNA實驗也運用在考古學上。從出土人骨或牙齒抽取DNA與現代人進行比對,可以一窺過去族群的遷移狀況,對歷史問題也能有不同的啟示。 這些研究發現,將有助於解開過去台灣先住民的起源與遷移之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95年開始與上海復旦大學及花蓮慈濟大學共同合作,以惠來遺址出土人骨嘗試進行古代DNA實驗,選取了三顆來自不同個體的牙齒,最後成功抽出一個樣本的粒線體DNA。 粒線體DNA是母系遺傳,可藉以了解個體的母系血緣。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惠來人的母系血緣可能來自亞洲北部。雖然古代DNA實驗尚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克服,此結果尚待驗證,但已是台灣考古學研究的新里程碑。 此外,台灣中部地區鐵器時代的番子園文化,裝飾品以玻璃珠最為常見,可能的用途為頸飾、腕飾、耳飾或衣物綴飾。在台中市惠來遺址、台中縣沙鹿鎮鹿寮遺址和南勢坑遺址,都出土不少玻璃珠,顏色與形狀種類繁多。科博館最近針對鹿寮遺址玻璃珠的成分進行分析,發現這些玻璃珠的來源相當複雜。其中包括了鈉鈣玻璃,屬於西方典型的鈉鈣矽酸鹽玻璃體系,可能來自印度。 另外有高鉛矽酸鹽玻璃和鉀鉛矽酸鹽玻璃,使用氧化鉛作為玻璃的助熔劑,則是中國古代製造玻璃的主要特徵。 今天由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發表研究成果,並展示了一件根據惠來遺址市議會預定地發掘出土文物所想像復原的「陶獸足」。「陶獸足」是一種型式特殊的遺物,只在營埔文化的少數遺址出現過。最早在1948年,由台灣大學的日籍教師國分直一於台中縣大肚鄉營埔遺址發現。1999年,科博館人類學組的考古隊在發掘營埔遺址時又發現了五件,儼然是古早的「中部特產」。 科博館是從民國91年7月1日開始進行惠來遺址挖掘,發現至少有牛罵頭、營埔及番仔園三層文化的堆積,其中以一千三百年前俯身遺骸的出土,為台中市內首次發現,具有重大的文化史意義。至今科博館人類學組研究人員在惠來遺址144號抵費地和台中市新市議會預定地,已陸續發掘出土的文物包括了番仔園和營埔文化遺物,以及獸骨、種子等動植物標本。目前在科博館所展出的「古早台中人的故事」和「惠來男童-小來面相復原」兩項特展中,觀眾可以一窺其菁華樣貌,並藉由珍貴的百年歷史照片,瞭解台中市從古至今的環境變遷與人類歷史。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