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7
Tuesday
03:34

亞洲大學辦中秋新民俗活動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9.18
亞洲大學台灣民俗館,為發揚中秋節固有民俗,今天舉辦中秋祭月、拜土地,插土地公杖,感謝土地公保佑豐收,食米粉芋有好頭路;食柚拜柚有好保祐;食月餅會生好子等民俗活動,讓中秋「秋報」的古習俗注入現代元素,呈現在現代的街頭巷尾。 在中秋節感恩祭中,由亞洲大學台灣民俗館長朱界陽主持,邀請台中市北屯區平順、平心、平福三里里長及台中藝文協會、樂活協會理事長等人上供、上香、上疏後,完成中秋祭太陰、祭土地、插土地公杖的古俗禮。並譜寫「街頭巷尾土地公」歌曲,邀請社區民眾遶境感謝土地公,在街坊上依古俗插土地公杖,繞境插土地公杖時沿路歌頌。 接著現場準備米粉芋、柚子、月餅供來賓享用。 朱界陽表示,吃芋頭、拜芋頭,是漢民族最早的中秋習俗,早在明朝被吃月餅文化所取代,中秋食芋源漢光武帝中興的故事,因吃芋頭讓光武帝劉秀反敗為勝,在其登基後,旨令中秋庶民必須拜芋、食芋,以為感恩誌念。 而台灣食米粉芋,係在明末移民潮逃亡,時逢中秋,戲稱「有錢人吃月餅無錢人吃芋餅」。台灣早期移民承襲中秋無錢吃芋的習俗,衍生吃米粉芋、拜米粉芋習俗,由於其有反敗為勝的典故,故稱食米粉芋才有好頭路。 另外;拜柚食柚文化是先民到台灣後見到台灣中秋文旦柚豐收,適「柚」與「佑」同音,故衍生拜柚食柚有保好佑之俗。食月餅生好子:在明朝食月餅打躂子是愛國行為,在現在少子化的社會「吃月餅生好子」也是愛國行為,在花好月圓的時節,月老太陰的加持下,月圓人團圓的好氣氛下,能過吃月餅生好子。 台灣民俗副館長顏榮豐說,農業社會的台灣每逢中秋,農民會製作「士地公杖」插在田頭、田尾稱為田頭田尾土地公,報答土地公一年來守護田園,庇佑豐收,此習俗稱為「秋報」。現二分埔地帶良田已成街坊,但街坊也需要土地公保祐,因此依古俗規劃街頭巷尾土地公活動。 圖說:館長朱界陽與來賓共同依循插土地公杖的古俗禮。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