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20
Monday
01:23

巴金森氏症的治療新契機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4.18
目前在台灣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患者有四萬人,國內幹細胞治療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精神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欣榮4月18日表示;巴金森氏症病患通常在六十到七十歲之間發病,現階段治療仍以服用左多巴藥物來控制症狀,可惜治療後期,藥效時間會越來越短,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深腦部刺激療法將晶片植入患者的腦部,只是醫療費用龐大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因此醫界正朝幹細胞療法實驗中,期待未來在治療巴金森氏症上有重大突破。 「第三屆泛太平洋國際幹細胞研討會」4月18、19日在台中長榮桂冠舉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4月18日特別邀請三位接受過腦部晶片植入的患者現身說法,分別是七十歲的張先生、六十八歲的韓女士及六十六歲的江女士都在家屬陪同下出席,他們表示手術後手腳不再抖動,但一次手術將近百萬,隔五至七年還要再換電池,又得花上六十多萬元,且健保沒有己付,現場一位四十多歲正靠著葯物治療的張小姐則坦言,對她來說真的是一項很大的負擔,因此期盼醫界有新的治療方法出現來代替晶片移植。 林欣榮是台灣將胚胎多巴胺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患身上的第一人。林欣榮指出,像張小姐這樣四十出頭就發病,則屬於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罹患巴金森氏症的主要原因,簡單的說,就是腦中製造多巴胺的神經退化甚至死亡,導致腦內因為沒有足夠的多巴胺神經傳導因子,行動變得無法控制而產生動作障礙。林欣榮補充說明,巴金森病患就好像一部汽車的一些零件壞掉了,加油上不去但是煞車又很緊放不開,幹細胞療法可以解決加油系統的問題,而深腦部刺激療法(DBS)治療則是改善煞車的問題。幹細胞治療是目前全世界在巴金森氏症治療上的嶄新方向,然而距離技術純熟的階段尚有一段時間。 美國神經科學專家芝加哥醫學大學羅伊巴凱(Bakay)教授此次來台參與該研討會,就提到以幹細胞來治療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是未來醫學的新趨勢。林欣榮說;羅伊是用胚胎組織移植世界第一人,全世界幹細胞移植目前都還在實驗階段,中國醫葯大學附設醫院也完成了巴金森氏症在動物的實驗,並發表文章,幹細胞療法主要是將特別培養的幹細胞,植入到病患的腦組織中,讓原本已退化腦內多巴胺細胞再生,如此一來,病患腦部可自行分泌多巴胺,這樣就可解決根本問題。 林欣榮提到,初期靠葯物的病患會開始出現不服藥就無法動彈的「開關現象」,或是行動不受控制的「異動症」等副作用,造成生活起居上極大困擾。這樣階段的患者,會建議採用目前國際上所建議-深腦部刺激療法(DBS)來改善症狀,深腦部刺激療法是將晶片植入患者的腦部,透過安全的電流加以刺激後,如同修復了故障的煞車系統,幫助病患減輕上述症狀,術後只需要搭配低劑量口服藥物就可恢復一般的行動力。深腦部刺激術是對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患的治療首選,待日後有機會細胞療法成熟後,再給予植入幹細胞,這樣子就可以同時解決煞車及加油的問題了。 圖說:林欣榮副院長與芝加哥醫學大學羅伊巴凱教授共同發表幹細胞療法。【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