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7
Friday
13:59

從420到2560超迷你早產兒出院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3.2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去年十月卅一日,接生了一位體重僅四百廿公克的黃小妹,經過醫療團隊近五個月的細心照護,黃小妹如今長到二千五百六十公克終於可以回家了。 院方3月24日上午為她慶生,十二年前,出生體重僅有五百卅公克的李小妹特別前來祝福,一先一後兩位都是國內巴掌兒的紀錄保持者也藉此相見歡。 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任蘇百弘說,黃小妹在妊娠廿四週時,迫不及待的來到人世,旋即被安上人工呼吸器,直到第六十七天才拔除氣管插管。 現在她的體重已達兩千五百六十公克,聽力、視網膜、腦室檢查都正常,看來影響認知與運動神經等的併發症,應該都不會發生。 黃小妹的母親今年才三十歲,黃小妹是她的第三胎,她表示,在懷黃小妹時擔任美髮設計師工作,可能是久站太勞累,造成早產,還好醫院對早產兒醫療照護完備,女兒才能脫離險境,現在為了要照顧女兒己經辭去工作,將依照醫師的囑咐全心全力呵護女兒長大。 而十二年前照顧李小妹長大的李媽媽,回憶起那段心路歷程,只有用擔心害怕來形容。 她說,為了照顧李小妹有半年時間不敢離開房間半步,自己也罹患自律神經失調,還好現在李小妹己經國小六年級要上國中了,為了游泳皮膚曬得黑黑,雖然身形比較驕小但身體健康就好。 蘇百弘說,國內照護新生兒的能力已趕上國際水準,從救治早產兒的成功率即可見一斑。 以該院來說,出生體重小於一千五百公克者之存活率為九成八,小於一千公克為八成三,介於五百至七百五十公克的超小早產兒,也有六成三的佳績。 除了提升存活率之外,蘇百弘指出,讓早產兒日後活得健康,更是重要的課題。 因此在李小妹出生的翌年(民國87年),該院便與早產兒基金會合作,成立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整合醫療、護理、社工、呼吸治療、復健等團隊,提供早產兒及其家屬全方位的服務,齊力呵護早產兒健康長大。 另一方面,早產兒畢竟不僅是個別家庭的問題,整個社會的負擔也無形中增加,根本之計應在預防孕婦出現早產。 然而有時早產不可避免,蘇百弘認為,退而求其次,應該將高危險孕婦或有早產跡象者,適時轉診到有照護能力的醫學中心安胎或生產,使早產兒一出生就有新生兒醫療團隊接手。 該院這兩位超小早產兒之健全存活的記錄,併發症能降到最低,就是拜婦產科與新生兒科無縫接軌之賜。 由此看來,醫療支出發揮最大的效益,社會成本即相對減少。 因此,蘇百弘呼籲醫界及社會重視週產期醫療上的兩項重要課題:預防早產及高危險孕婦轉診。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為黃小妹慶生,十二年前亦是早產兒的李小妹在旁祝福。(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