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8
Saturday
15:06

國美館即日起出洛貞個展

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2.01
藝術家洛貞,以截取書法線條造型的元素,將金石篆刻的構成局部放大,造成畫面空間對比的趣味,並以色彩回歸黑與白無彩色系而呈現單純的意念。 今天洛貞以輕鬆對談之方式與媒體交流,闡述其創作理念與經驗。即日起至三月九日在國美館D1-D3展覽室展出「原形所在-洛貞個展」,值得細細品味。 洛貞本名曾素貞,1947年生於福建廈門,兩歲時隨父母來台。自小喜愛繪畫,在學期間,更及於美術及書法多方面的表現。1968年認識了朱為白、吳昊、李錫奇等畫家,開始接觸現代繪畫,並隨吳昊先生學畫一年。爾後,便以自學的方式,努力不懈的摸索、追尋和創作。 1973年後,洛貞女士經常跟隨服務於外交界的夫婿駐居國外各地,從而體會東西方社會的文化語言,生活習性與思想、觀念之差異,更不間斷的學習和適應。這樣的生活和閱歷,使洛貞女士對事情的看法傾向多角度、多面向的觀察和思考,使其深刻體會「四海一家」之人類同源共存的精神和情感。 藝術創作對洛貞而言,起心動念於直覺的感動,這股動能持續攀爬至內心深處和她的成長經驗合而為一影響深遠。洛貞很早就對藝術創作產生興趣並發展出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 她的畫呈現潛意識的夢境,人物虛幻,軀體?空扭曲變形,處在不同的時空裏,一種潛在而無形的情緒張力穿透恐懼、憂慮、矛盾、掙扎和不安之間,由內而外無限擴張和壓縮放送,這是來自藝術家潛意識內心世界的反射投影。 洛貞從小就展露了藝術天分,就讀國小時,繪畫啟蒙老師就是倡導現代藝術的東方畫會健將霍剛。洛貞繪畫作品經常被老師張貼在佈告欄中,做為對她創作才華的肯定和鼓勵。來自家庭生活不愉快的童年,在幼小心靈裏早已關注到成人世界裏的殘酷與現實,讓她顯得獨立而早熟。 因為喜歡藝術於1970年和吳昊學畫,開始接觸寬廣的藝術領域,從實驗不同質材的創作中,引領她進入超現實繪畫的表現手法,開啟和奠定她個人的風格。 本次展出「原形所在-洛貞個展」,涵蓋了自1981年以來,歷次展覽至今的總體呈現。主題中的「原形」,意指本質,本性,人本等等,是洛貞女士藝術創作一以貫之的中心思想。藝術家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會選擇和運用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此時,這外在的呈現除了顯現一個時代所蘊涵的藝術觀之外,更透露出創作者對生命的觀照,此即其藝術的精神所在。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