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9
Sunday
10:18

內埔天后宮修復工程完工今歡喜慶新生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清森/屏東報導
2009.07.25
屏東縣政府表示,位於內埔的縣定古蹟六堆天后宮建廟至今逾百年,文化處自98年2月起,針對天后宮牆面等六大部分進行修復,總工程款共172萬。 今天舉行完工典禮,屏東縣長曹啟鴻到現場,擔任主祭官,把媽祖婆加持的平安香袋送給現場民眾,一同慶祝天后宮整修後所呈現的新面貌。 曹啟鴻表示,內埔天后宮是縣內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嘉慶八年創建至今,康熙六十年發生朱一貴及杜君英民變,地方父老出錢出力在廟埕前集會,組織六堆義勇抗拒外侮,實為地方精神堡壘,文化處此次的整修,是希望喚起地方愛護古蹟意識,倡導客家團結堅毅的精神。 活動現場也邀請祝安掌中戲演出及舞獅隊逗熱鬧,還有好吃的客家智慧粽、甜湯圓給民眾「呷」平安,25日典禮現場雖天候不佳,天后宮前下起雨,但豐田及內埔國小的小朋友仍堅持客家精神,冒雨演出,態度值得嘉許,曹啟鴻現場也給內埔國小的舞獅隊一個紅包及平安袋,感謝他們專業的演出。 天后宮以木構造、瓦、石以及磚為主要材料,其間大、小型整修多次,但歷經風雨侵襲,廟身外牆白灰及彩繪受潮、牆面碑文有風化脫落的現象,而屋瓦及屋脊剪黏、白灰粉刷及彩繪多處出現損壞,為維護古蹟使用安全並延長使用年限,因有此次的修護。 這次修復內容包含了天后宮的牆面、筒板瓦屋面、屋脊、山花泥塑剪黏、簷板、斜筒、墀頭山花等六大面向,細部整修則以白灰粉刷污損嚴重之牆面;天后宮之三川殿的筒板瓦滑裂部分修補;三川殿及正殿間的燕尾及山花與泥塑剪粘;拆解整修三川殿宇正殿簷板、斜筒及紋路;整修墀頭山花等部份。 文化處表示,修復工程完成後,不論是古蹟本體或是裝飾藝術,都充實了屏東縣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再生,而整修只是整個環節的前端,日後管理維護及相關活動之推展,將保有永續性與文化資產之特質,發揮地方特色,深入地方文化,並提升古蹟建築保存維護再利用的效能。 該宮廟左鄰觀音亭及昌黎祠,前方、右側為道路,後方為龍頸溪,平面前後殿間夾拜亭,成「工」字型,面寬九點五公尺,進深十八點五公尺,虎井外側為金爐,天后宮之木構架體系為抬樑式與硬山擱檁式混合法作,風格多樣,在營造手法上展現潮、漳等地特色,在臺灣建築中實屬少見。 方位座北朝南偏西,其右側向之面具高矮變化多端的天際線,成為建築中明顯的標的。 有關該宮的歷史,據傳是昭武都尉鍾麟江都嘉慶八年創建,供奉天上聖母,康熙六十年發生朱一貴及杜君英民變,事件擴大擾及客家地區,地方人士在該宮廟埕前集會,組織六堆義勇抗拒外侮,維護地方安寧。 於是「六堆」之名,便成為屏東客家聚落的統稱,而在天后宮歷經許多次修護的過程中,各客家各鄉鎮都能出錢出力,故該廟亦以六堆天后宮為名。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