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4
Saturday
13:35

迎戰帕金森氏病 電子晶片締佳績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9.05.27
帕金森氏病發病多年,天天面對異動症的糾纏,生活品質越來越差,住雲林縣的吳先生與台中市陳先生決定改變現狀,接受腦晶片植入手術。術後三個月,他們以軀體平穩的姿態現身,訴說生命大大改觀的美好。 吳先生發病已十三年,陳先生也有九年,身體不由自主舞動、行起坐不聽使喚的程度,隨著時間日久而加深,在在使他們感嘆自己困坐愁城。然而植入晶片之後,不但異動症解除,藥量減下來,還可以視情況需要,利用體外控制器調整晶片的電量,來維持其他副作用的穩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主任邱尚明說,帕金森氏病是中腦基底核的漸進性退化疾病,由於缺乏多巴垵神經傳導介質,導致病患運動機能異常。 臨床症狀包括軀體顫抖、僵硬、遲緩或困難、姿態不穩,偏偏心智與意識卻絲毫沒有影響,病患遂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局。 尤有甚者,病患服藥控制五到十年內,就會因為抗藥性進入另一階段,此時藥物的療效會變差,或藥物副作用超出可以忍受的範圍。 譬如約半數病患會出現異動症,軀體隨著藥效起伏而搖晃不止,消耗大量的體能。 另一方面,因為病患無法停止服藥,反而需要更多的抑制藥物,生活品質也就每下愈況。 腦晶片植入手術是以立體定位進行的微創手術,準確度高、傷口小、出血量不多,加上只須局部麻醉,特別適合老人家及身體虛弱者。 邱尚明說,病患在術後的最大感受,就是獨立自主的能力增加了,可以自己捧飯碗拿筷子,或不再靠別人把屎把尿,重拾基本尊嚴。部分病患甚至重回職場,大大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 。 中國醫藥大學神經精神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欣榮表示;帕金森氏病主要發生在五十歲以上,大約每十萬人出現兩百名病例,沒有性別、人種或地域的差異。因為有晶片,此兩位病人得以行動自如,甚至可以繼續於職場工作,回饋社會,再創佳績。 圖說:副院長林欣榮(左)、主任邱尚明陪同患者吳先生、陳先生現身說法。(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