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6
Thursday
17:19

內涵還沒搞清朝野咬出一嘴毛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台北報導
2009.02.24
不管名稱叫不叫CECA,兩岸簽署所謂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就是一種經濟整合;類似的經濟整合,可能如兩國間簽署的FTA(自由貿易協定),但當然也可能是過度到雙方政治整合的過渡性安排,重點在於CECA的內涵到底是什麼? 朝野之間連實質內容都搞不清楚,就忙著給對方貼標籤,凸顯台灣內部惡質的政治文化。 台灣外銷產業面臨明年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的夾殺威脅,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本來就有其急迫性。問題是,兩岸關係千絲萬縷,加上複雜的認同問題,任何涉及兩岸的「整合」,無論是政治或經濟,一定動輒涉及意識形態爭議。從這點來看,官方在未釐清「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內涵時,即急著宣示「非做不可」,的確犯了宣傳戰略上的大忌。 總統府昨天終於宣稱「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並非CECA,但在前天的記者會裡,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還說「最後名稱還沒出來」,就連幾天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都還是以CECA稱之,顯示官方連名稱都沒有共識,遑論獲取民間共識。 事實上,不管「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是CECA、CEPA,亦或是FTA,這都是兩經濟體之間某種程度的經濟整合,其中必然涉及市場開放與關稅調整,勢必對不同產業產生不同衝擊與利益衝突;過程中,政府對外的談判策略是什麼?對內部弱勢產業的說服與補償內涵在哪?這才是政府目前該努力的重點,而不是與在野黨大打口水戰,自陷統獨泥淖。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