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05
Sunday
12:58

高齡86王清霜為碩果僅存漆藝人才

台灣新聞網記者廖大約/南投報導
2008.12.08
高齡86歲的天然漆工藝名家王清霜為南投縣草屯鎮民,其作品工法細膩嚴謹,能充分展現漆藝特有的幽靜深遠意境,是台灣碩果僅存的第一代漆藝人才。 奉獻漆工藝創作已逾70年,王大師畢生除以深厚美學基礎從事漆藝創作外,並致力教學及人才培育工作,傳承發揚漆工藝文化不餘遺力,讓台灣漆藝文化從無中生有到開花結實,在工藝美術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建立出「台灣」漆藝獨特風格,對台灣漆工藝發展貢獻良多,成就卓越,於2007年獲文建會頒發國家工藝成就獎殊榮肯定。 王清霜的漆藝是在台灣培養出來,從他瑰麗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上個世紀台灣漆工藝的輝煌景象,他以接受嚴格學院派正統訓練,所培養的深厚的美學基礎,運用日本傳統最繁複的「高蒔繪」技法,結合雕塑與立體造型等元素,為傳統漆藝脫胎,讓漆工藝品從過去的生活用品領域,進化到今日的工藝美學領域。 王清霜針對數十年來從事漆藝創作的感言特別指出,漆工藝是一項工程繁雜的技藝,技藝成就需要1至2年的學習養成,同時也需要打穩美學根基,才能在漆藝創作中充分表現其色彩美感。他也以漆藝創作的經驗勉勵後進。 他表示,目前台灣漆工藝品在漆藝設計方面,仍有待更進一步追求國際化,才能在國際市場展露光芒。 王清霜於漆藝技術之外,也擅長膠彩畫及雕塑,創作過程態度相當嚴謹,因此近年所從事漆畫創作中,高度運用日本傳統最繁複的「高蒔繪」技法,配合立體浮雕,以嚴謹、細膩工法表現出磅礡氣魄及漆藝特有的幽靜深遠意境。 近年他更經常以生活化素材入題,將遊歷所見所聞,透過嚴謹的工藝美學呈現在作品中,令人讚歎。 王清霜,1922年出生於台中縣神岡鄉,16歲即開始學習漆工藝,在當時的台中工藝學校漆工科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經校長山中公先生推薦至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跟隨日本人間國寶-漆藝大師河面冬山、和田三造及羽野禎三等學習漆藝,並進入日本東京圖案專門學院就讀,是第一位赴日學習漆藝的台灣人,在工藝領域不論學識或經驗皆有豐富素養。 年輕時也曾奉派赴日本國立產業工藝試驗所進修漆藝,將日本的精緻漆藝介紹到國內。 於41年應南投縣長李國禎之邀,為培養工藝人才,與顏水龍先生一同創設「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即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前身),成為南投縣工藝傳承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齡86歲的王清霜,至今仍創作不輟,創作時間每天均不少於8小時,在96年文建會舉辦「國家工藝成就獎」評選時,王清霜獲得評審團高度評價,在參選的33位工藝家中脫穎而出,成為2007「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評審團並給予「為台灣第一代漆藝家,有其開山闢土的貢獻。 為台灣工藝的經濟產業建立、發展,做出貢獻;積極培育人才;及藝術風格堪為典範」等評語,肯定其對工藝產業的特殊貢獻,而其畢生奉獻漆藝文化的精神與努力,更令人感佩。 南投縣漆工藝起源要溯及日據時期,1921年日本人山下新二先生從越南引進漆種,於當時台中州能高郡魚池庄蓮花池地區(即今日的台大實驗林)試種,1926開始採收時發現漆酚很高品質優良,即在銅鑼及玉井廣植漆樹,光復後,轉至埔里地區大量種植,最盛時期曾有高達60萬株漆樹,採取生漆量高達100公噸,由於漆藝是一門精湛的技藝,以提煉自漆樹樹槳的純天然漆所製作的漆器,耐高溫,不怕酸,可以保存千年之久,因此曾經是南投縣的一項重要經濟產業。 70年代更是台灣漆藝最輝煌的時代,當時王清霜所製作的花瓶、鍋、盤、盆等漆器曾大量外銷日本。但隨著時代遷異,漆器鮮少使用,漆工藝品逐漸隨著台灣「西化」、「現代化」、「全球化」而沒落,如今漆器多半是藝術品。 以漆藝為畢生興趣與職志的王清霜,為使魁麗的漆藝文化能夠獲得傳承與發揚,除持續不斷的創作外,仍持續致力於從事漆藝教學,深化台灣的漆藝教育及人才培育工作,以使漆工藝技藝能夠永續傳承,他深深的期許台灣漆藝文化能在南投縣紮根,並進而在國際工藝美術舞台展露亙古光芒。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