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5/18
Saturday
17:37

大學生談戀愛視為「必修」學分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08.11.21
大學生談戀愛被視是「必修」的愛情學分,但近來發現「談戀容易,要分手就難」,一旦分手卻又手足無措,甚至暴力相向。 該如何面對分手?亞洲大學今天舉辦「性別平等週」,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修慧蘭在演講中詢問:「怎樣的分手最理想?」亞洲大學的同學回答:「最好跟對方講清楚!」、「最期待的是分手之後,還是可以做朋友!」,甚至有同學說:「期待下一個會更好!」。 老師修慧蘭今天下午在亞大演講,現場擠進不少關心「分手議題」的同學,修慧蘭表示,根據分手原因的調查,個性與價值觀的不同佔很大因素,還有「時間、空間有距離」也會造成分手,如男生當兵發生兵變等,「生去愛的感覺」、「家人的反對」等也是分手的因素之一,談到主動與被動分手者的心態,修慧蘭說,主動提出分手者,容易有罪惡感,會有愛情劊子手的情結,有時會不願傷害對方,甚至負起責任的心態,希望再對戀愛的一方好一點,尋求救贖。 至於被拋棄者,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懷疑,或憤怒不解的困惑。她過去輔導過的個案中,分分合合、關係拉扯了9年,直到訂婚之後才宣告分手,這樣分合的過程實在很辛苦。 分手還是會有學習成長,修慧蘭老師說,因為失戀,會愈來愈瞭解自己,如認清自己原來是愛情最忠誠的守護者,不容許不專一的愛情,有時也會改變奮發向上,進而改善在校的表現,與跟同學間的關係。 師長或家人不妨協助分手的同學,走出情傷仍能生活,將注意力放在新事物上,轉移目標,例如鼓勵以平常心看待兵變事件,畢竟戀來本來就會有分手的可能,「兵變不等於沒有春天!」。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