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公所積極研發洋菇水耕蔬菜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08.11.19
台中縣霧峰鄉公所清潔隊創立新猷,即將利用有機堆肥,研發培育生長洋菇,並利用有機堆肥滲透的肥液,栽培水耕蔬菜,這二項技術一旦成功的話,將推廣普及霧峰全鄉栽培,過去有「洋菇王國」美譽的霧峰又風華再現,重振昔日的聲譽。
有金頭腦之譽的霧峰清潔隊長蔡金明,一向肯用腦筋,縝密的心思去研究一些新的產物,繼研究有機堆肥成功,上網銷售,而替公所帶來一筆可觀收入,創下全國唯一鄉鎮公所辦理這項業務的紀錄。
蔡金明說,用蔬菜果皮等廚餘製作成有機堆肥,目前與其便宜在賣,倒不如自行研發生長比較高經濟價值的菇類,包括洋菇等。
也因此,他已經開始著手計畫,引進洋菇的菌種,放在他辦公室裡的冰箱低溫培育,進而將把有機堆肥再經過一次發酵,殺菌處理,才將洋菇菌種接種到有機堆肥,然後置放在低溫控制的洋菇菇舍中生長,以等待洋菇長出來,原理就是這樣。
但是,其間因有涉及一些技術層面的關鍵問題,蔡金明說,他會再去請教一些專家給予協助指導。
至於有機堆肥的肥液,因目前並沒有在利用,非常可惜,所以他想用來栽培水耕蔬菜,蕃茄等。
不需利用土地、土壤栽培水耕作物,早已流行於國外的先進國家,生產的蔬果絕無污染之虞,產量高,又不受天候影響,終年皆可生長的最健康的蔬菜。
蔡金明對於研發生產洋菇,水耕蔬菜,深具信心,因為原料來源取得容易,又豐富,低廉又成本。
加之,霧峰鄉在三十,四十年代,是全國生產洋菇面積,產量最多的鄉鎮,而台灣所生產的洋菇罐頭亦曾叱吒全球,外銷數量佔世界的第一位,具有輝煌的歷史紀錄,所以洋菇是不容忽視的產業。
蔡金明的這項技術如果成功後,他準備技術轉移給霧峰的民間栽培,農民也許很快並容易被接受,老一輩的農民可以把過去栽培洋菇經驗,再傳承給年青人接棒。
霧峰再恢復洋菇的生產,永續的經營下去,而給霧峰又帶來風華再造的機會。
蔡金明說,現有的計畫全部研擬後,將送到環保局,環保署審核,並爭取補助經費,擴充一些設備之用,俟通過就展開作業。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9.02
民進黨議員聯合登記訴求換市長2014.10.26
林佳龍站台與沈文程合唱台中時代2014.01.16
參選台中市長者各自表述2012.12.21
台中土豆男恐嚇幼稚園遭逮捕2011.07.18
太平區中南路與長億六街十字路口車禍連連2015.10.01
林佳龍視察台中城市文化館2013.09.29
海巡單位與民間團體進行淨灘活動2010.02.08
福利服務中心辦單親家庭幸福大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