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具新利基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1.18
為確保台灣水資源之永續發展,水利署歷經七年於今年十月完工的台中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將可提供業者廠區內使用外,並提供附近有意願的學校或公園綠地作為澆灌用水,或提供給鄰近工廠作為循環冷卻系統補充用水等。
水利署表示,台中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於90年11月興建於今年10月完工,位於台中市南區面積約13.6公頃是中市第一座公共下水道污水處理廠,而放流再生水模廠是該署生活污水再利用試用計畫的一環。
生活污水經過包含砂濾、紫外光殺菌、超過濾膜與逆滲透膜等二級處理後,產出可供工業及民生次級用途的再生水,有需要的業者可洽該中心。
水利規劃試驗所陳所長表示:水利署去年開始籌備試用計畫,今年放流水再生模廠已順利完工。台中市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水質本身已相當良好,在加氯消毒及再生處理之後,其水質可更進一步提升,在使用上將更為安全。
陳所長說,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全程分為四期建設,目前第一期處理水量每日約5.5萬立方公尺,待四期全部完工後,處理量預估將近每日30萬立方公尺;若能淨化處理成再生水供特定用途,將可紓緩中部地區水資源供給壓力。
經濟部水利署近年積極推廣水再生利用產業科技發展計畫,由於民眾普遍對再生水水質和使用風險心存疑慮,再生水模廠及試用計畫的主要功能即為減少放流水污染排放,並建立民眾與廠商使用回收水之信心。
除生活污水選定台中市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建立模廠外,工業綜合廢水水再生利用則選定楠梓加工出口區進行模廠試驗,成功後將推廣至其他生活污水廠或工業區辦理。
水利署指出,近年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再生水利用在國外發展迅速,用途包含澆灌、沖廁、消防、工業製程與地下水補注等,較為缺水的國家如新加坡甚至已將再生水注入水庫,與原水混合後,經進一步處理成為飲用水,在水再生利用的技術已無問題。
國內受限於水價偏低,再生水利用不具誘因,推廣上較為困難。根據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試用計畫的研究,再生水的產水成本,若經砂濾與殺菌,每噸次級用水約為6元,若經薄膜高級處理供工業製程使用,每噸則約25元,惟國內自來水水價平均每噸僅約10元,楠梓加工出口區再生水模型廠建置及驗證計畫將設法突破困難,建立利基型營運模式。
水利署指出,再生水環境效益有穩定區域供水,從減少對自來水之依賴及減少工業區對地下水之抽用,並能降低製程因缺水中斷之風險,同時也減少環境整體污染,減少排放至河川之污染量兼作為保育用水,同時可作為灌溉用水,可間接補注地下水,並轉作濕地用水可幫助回復當地生態景觀。
圖說:台中福田放流水再生模廠設備。(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04.19
福田與石岡水資中心太陽能電場啟用2011.09.01
台中市議員籲請政府立法電動車強制烙碼2012.01.02
台中道路工程品質差列管至改善為止2014.04.28
警察局報告台中市三月治安狀況2015.04.23
市府針對大甲媽回鑾總動員2014.10.09
惠蓀木文化節18日熱鬧登場2013.06.01
樂樂足球錦標賽熱鬧登場2017.09.07
太平首任女副分局長就任 開創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