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成果發表
記者李華庭/嘉義報導
2008.11.08
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從2005年的藝術節形式,2006年的藝術家駐村計畫,到2007年的重點社區投入。嘗試由藝術家透過駐地生活,與居民深度對話、共同創作,實踐「讓藝術家變成居民,讓居民變成藝術家」的理想。不僅讓藝術與環境結合,更將環境藝術的種子散播至各社區,讓藝術文化真正深入民眾的生活中。
今年藝術行動試著打破鄉鎮或社區的框架,邀請十九位藝術家在山區以茶產業作為藝術實踐的場域,在海區以藝術地景為棄置蚵殼謀劃著新的想像,在平原則維持之前藝術家駐村方式,延續把藝術節慶轉型為服務學習的理念,邀請不同類型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還涵蓋各領域的實務及理論工作者。
2008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從七月將進行到十二月,是三年來辦理時程最長的一次,八日下午在民雄日式招待所舉辦成果發表會,由各領域藝術工作者、社區居民與副縣長黃癸楠等人分享學習的經驗與心得。
計畫主持人曾文邦指出,今年在地域上劃分成三大區塊,蚵貝地景藝術由台大城鄉基金會蔡福昌主持規劃,包括藝術家的召集、進駐、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參與及討論,並實踐為三天的論壇,在東石與布袋地區遴選出適合的區域,發展未來如何利用棄置蚵殼轉化為藝術地景的可能。
藝術家駐村的部份,曾文邦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分別進駐民雄鄉的福興、文隆及西昌、大埔鄉的永樂與西興等五個社區。
茶文化藝術進駐梅山鄉由亞洲文化協會執行長張元茜策劃「愛上茶山的品茶人/藝術家駐鄉」計畫,以愛茶人與藝術進駐的方式,在瑞里和瑞峰社區及樟樹湖地區與製茶人產生互動,進行「一期一會」的茶文化交融。
為持續這兩、三年來參與社區的連繫,藝術行動還以行動畫室與工作坊的方式進入去年參與的社區,例如義竹鄉的東後寮社區、六腳鄉的新厝社區、東石的四股社區及民雄的環境藝術工作站,以行動學藝的流動概念,建立起不同社區之間的交流機制。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8.01
2008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啟動典禮2011.01.04
嘉義縣府向中央調度資金過年2010.07.16
登革熱個案及其周圍家戶噴藥防疫2008.05.13
國中技藝競賽成果發表2011.08.31
嘉縣新港國中辦反毒、反黑、反霸凌大會2012.01.17
嘉義縣府邀獨居長輩和身障同胞圍爐2010.02.27
嘉義縣立委補選張花冠前往投票2009.11.08
嘉縣中小學運動季嘉年華今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