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有效監測改善空氣品質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基隆報導
2008.11.06
基隆市環保局,配合環保署即將推動之室內空氣品質管制推動計畫,挑選該市內40家重要公共場所,試辦室內空氣品質現行狀況之訪查。
監測項目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細菌、真菌、粒徑小於10微米之懸浮微粒、粒徑小於2.5微米之懸浮微粒(PM2.5)、臭氧(O3)、溫度及濕度在內等共11項,市政府主動列為監測場所,幾處重要角落架起監測器材,希望提供市民清新的洽公環境。
根據環保局表示,該項計畫目標,旨在調查該市重要公共場所之室內空氣品質現況,協助研擬該市室內空氣品質管制策略與近、中、遠程施行目標,並建置該市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及改善輔導體系。
進而檢討綠建築標章設計規範要求與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之關聯性。初步會挑選調查該市四十家重要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現況,至少包含對室內空氣品質有特別需求場所,以及一般大眾聚集的公共場所及辦公大樓,例如市政府、文化中心、市立醫院、火車站等,進行室內空氣品質現行狀況之訪查。
40家重要公共場所中,最後會再挑選出其中20家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調查,監測項目包含: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醛(HCHO)、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細菌(Bacteria)、真菌(Fungi)、粒徑小於10微米之懸浮微粒(PM10) 、粒徑小於2.5微米之懸浮微粒(PM2.5)、臭氧(O3)、溫度及濕度等共11項。
環保局說,每家公共場所應選擇具代表性室內空間及外氣環境各一處,以直讀式儀器或環保署公告標準方法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調查,其中室內空氣品質調查應考量通風條件、採樣高度等因素,至少調查5點次以上,以瞭解室內空氣品質分佈差異性,惟每一公共場所之室內空氣品質,至少需以環保署公告標準方法檢測1點次以上。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1.25
市政計畫紅黑旗今年起列入單位考績2008.06.23
彭佳嶼火燒山消防局搭直昇機馳赴火場救援2007.12.03
竊賊失風衝撞員警 警方開槍制止逮獲1嫌2011.08.12
基隆辦迎斗燈遶境遊行2007.12.08
基隆舉辦低污染車輛嘉年華活動2007.12.24
海科館動工期許各重大建設如期完工2008.04.30
產發處執行碼頭風災復建工程2009.04.28
防範H1N1病毒各機關做好防疫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