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有效監測改善空氣品質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基隆報導
2008.11.06
基隆市環保局,配合環保署即將推動之室內空氣品質管制推動計畫,挑選該市內40家重要公共場所,試辦室內空氣品質現行狀況之訪查。
監測項目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細菌、真菌、粒徑小於10微米之懸浮微粒、粒徑小於2.5微米之懸浮微粒(PM2.5)、臭氧(O3)、溫度及濕度在內等共11項,市政府主動列為監測場所,幾處重要角落架起監測器材,希望提供市民清新的洽公環境。
根據環保局表示,該項計畫目標,旨在調查該市重要公共場所之室內空氣品質現況,協助研擬該市室內空氣品質管制策略與近、中、遠程施行目標,並建置該市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及改善輔導體系。
進而檢討綠建築標章設計規範要求與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之關聯性。初步會挑選調查該市四十家重要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現況,至少包含對室內空氣品質有特別需求場所,以及一般大眾聚集的公共場所及辦公大樓,例如市政府、文化中心、市立醫院、火車站等,進行室內空氣品質現行狀況之訪查。
40家重要公共場所中,最後會再挑選出其中20家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調查,監測項目包含: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醛(HCHO)、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細菌(Bacteria)、真菌(Fungi)、粒徑小於10微米之懸浮微粒(PM10) 、粒徑小於2.5微米之懸浮微粒(PM2.5)、臭氧(O3)、溫度及濕度等共11項。
環保局說,每家公共場所應選擇具代表性室內空間及外氣環境各一處,以直讀式儀器或環保署公告標準方法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調查,其中室內空氣品質調查應考量通風條件、採樣高度等因素,至少調查5點次以上,以瞭解室內空氣品質分佈差異性,惟每一公共場所之室內空氣品質,至少需以環保署公告標準方法檢測1點次以上。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2.07
「就業啟航計畫-履歷宅配」活動2007.11.12
視察三民國小彩虹館周邊工程現況2009.04.14
張通榮陪廖部長視察火車站更新等計畫2011.01.29
張通榮慰問執行春安工作勤務人員2008.04.22
市府聽取輕軌運輸優先路線環評期初簡報2010.12.30
基隆落實老人福祉 放寬健保自付額補助條件2012.03.17
基隆市打造運動島信義區社區2013.06.06
10年增15.85%基隆高自殺率冠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