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3:15

霧峰農業起飛形成典型農業新故鄉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08.11.06
台灣的農業不斷的隨著都市結構在改變,農村生態也隨之在遞變。 近來,傳出有大里市的農民,紛紛轉進到霧峰鄉購地從事耕田,而致大里市農民的人口數也逐漸在遞減中,影響所及到未來兩地農會營運模式亦將配合適度調整。 據暸解,大里市的農民會到霧峰購地以耕農為業,其原因有三;首先是因為大里市目前瀕臨都市化,工商發達,土地昂貴,寸士寸金的利誘,農民割地賣田。 其二,基於一生務農本色,以及對耕田的濃厚感情,又不忍割捨之下,始才選擇購買鄰近霧峰,較便宜的農地繼續務農。其三,霧峰的農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良好,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特別是生產「益全香米」高價的稻米,始選擇到霧峰重操務農舊業。 以霧峰鄉為例,未來台灣的都市與鄉村的農業型態區分會愈來愈明顯,更清楚。換言之,大里市農業人口的大量流失後,走向都市化是必然趨勢。 值得一提是,現今霧峰鄉農會,承辦由農委會輔導的「農地銀行服務中心」,其宗旨用意,政府希望藉此推動老年農民的退休,釋出農地讓新農民使用,以擴大經營。 農會透過「農地銀行服務中心」做為平台,並提供給農民有關農地買賣或租賃的資訊,或其他資金的協助等服務。 無奈,農民對這項新猷的反映並不熱烈,顯見,霧峰的老農們,他們對於農地產業的廝守觀念,或是從農心態,已經根深蒂固,不輕易的改變。 霧峰鄉是農民的最愛,典型的農業鄉,為此,今後政府農政單位在輔導時,就應確立目標,傾全力專注於輔導霧峰農業的發展,例如果樹、稻米、菇類、香蕉、鳳梨、龍眼等設法給予專案的優惠貸款或是補助措施,以及傳授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讓霧峰樹立特色,做為本省鄉村農業發展的標竿。 畢竟,過去霧峰的菇類生產有過輝煌歷史,曾在洋菇生產面積、產量是全國之冠,且洋菇罐頭外銷世界各國,贏得「洋菇王國」之美譽。 圖說:霧峰鄉有一望無垠的肥沃的農田,孕育生產豐沛的稻米,提供給大家豐富的米糧,而今吸引外來的農民紛紛湧進霧峰購地耕田,形成了典型的農業新故鄉。 (記者黃永順霧峰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