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20:42

科博館台灣南島語族展示廳更新啟用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0.3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南島語族展示廳》更新啟用,今天的開幕活動中,來自台中縣和平鄉自由國小的泰雅族小朋友們特別以傳統原住民歌舞,邀請觀眾走進台灣南島語族的世界。 擁有台灣原住民族豐富文物典藏資源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日前完成《台灣南島語族》常設展更新工程,以結合台灣各原住民族珍貴文物與創新影音科技的展示內容,呈現台灣南島語族的物質文化精髓與生活信仰內涵。 《台灣南島語族》常設展更新後,歸劃為「人的樣子」、「生存空間」、「愛戀家園」、「連通超自然」、「日常生活與藝術」、「生產方式」和「二十一世紀的問題與展望」等七大主題區,分別展出台灣各原住民族群的歌舞與儀式活動、聚落空間與家屋模型、排灣族石板屋的空間內外配置、信仰體系與文物、傳統服飾、漁獵耕植器具,以及南島語族面臨的文化保存、認同和社會適應等問題。 科博館長張天傑表示,科博館的人類學蒐藏、研究與展示,是以台灣的「人、文化與自然的關係」為主軸,進而延伸至南島民族活動的太平洋與印度洋諸島嶼。 自民國82年起開放展示的「台灣南島語族展示室」,原為科博館「人類文化廳」十四個常設展示主題之一,廣泛的介紹台灣原住民族群的起源、生態環境與聚落、生產工藝、宗教等面向,為一般觀眾提供了認識台灣南島語族的重要物質證據。 走進更新後的《台灣南島語族》常設展廳,首先吸引觀眾目光的是一艘巨大的雅美族傳統拼板舟。 由於南島語族縱橫在大洋各島之間,憑藉的就是精準的海洋知識與高超的造船工藝,台灣南島語族中生活在蘭嶼的雅美(達悟)人即是一個典型。 因此,漁船的建造是雅美(達悟)人非常重要的工藝技術,船身雕飾更是重要的文化基石與族群表徵。在展場中屬於家族共有的這艘八人大船,更顯現達悟人工藝技術的純熟與家氏體制的關係。 在族群生態聚落展示區,除了延續舊有聚落模型外,也增加家屋模型展示,提供觀眾理解台灣南島語族與自然環境共存榮的關係脈絡,以及增進觀眾明白不同文化空間配置的概念。 其中,由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協助建造完成的排灣族石板屋,則增加家屋內部的空間配置復原,搭配原家屋外型與庭院,讓觀眾得以進入展示家屋的庭院區,近距離觀看、感受排灣家屋的內外空間。 特別的是,為了使館內展示資源與台灣南島語族當代生活延伸整合,作為台灣南島語族文化推廣與實踐的場域,在更新後的展場中央規劃有「大樹廣場」,播放台灣南島語族神話故事,突顯文化中意象層面的影響力。 此外,科博館也建置了即時影像連線的機制,日後可透過部落儀式活動的即時連線播映,讓觀眾在博物館裡也能體驗台灣南島語族當代生活的實況。 圖說:走進更新後的《台灣南島語族》常設展廳,首先吸引觀眾目光的是一艘巨大的雅美族傳統拼板舟。(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