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2:10

文化局推動通閱服務借書量增加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0.27
台中市文化局,自從全面推動可以跨館借書還書的「通閱服務」,使今年的借書人次增加為32萬餘人,外借冊次增加為133萬餘冊,均較去年大幅成長20%以上,成效著注。 文化局長黃國榮表示,從94年開始,台中市即已推動「甲地借書,乙地還書」服務,當時透過局內巡迴車,將民眾還的書送回原來的圖書館,後來因為民眾反應熱烈,還書量激增,因此,自96年開始,全面推動可以跨館借書還書的「通閱服務」。 實施之後,成效極為良好,不僅獲得市民91%的滿意度,而且還代表台中市參加中央人事行政局「97年度各機關建立參與及建議制度績優案」評獎,從117件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榮譽獎。 文化局圖書資訊課表示,之前台中市各圖書館借書證雖然可以一證通用,但民眾卻還是常苦於必須親自到圖書館借書還書。 因此,降低了不少借書的意願,這對營造閱讀城市的目標而言,真的是一大障礙。 因此,文化局便於96年結合計畫處「行動台中」計畫,整合全市8區14所圖書館人力,開始推動圖書通閱服務。 剛開始時,每月的還書量也才500餘冊,後來經過大力宣導及使用民眾的口耳相傳,每月的借還量幾乎是以倍數的量在增加,也使今年的借書人次增加為32萬餘人,外借冊次增加為133萬餘冊,均較去年大幅成長20%以上。 黃局長笑著回憶說,當時他只是覺得,在台北市有很多圖書館分館,民眾可以指定圖書借閱,幾天後便到居家附近或離上班較近的圖書館取書,真的很方便。 因此希望生活在具備準直轄市條件的台中市民,也可以享受到如此便捷的借書服務。 圖資課說,這項服務受惠的不僅是廣大的市民,同時因為借書的人口增加,使圖書的利用率也跟著提高,更間接提升服務效益。 除此之外,這項服務也節省了龐大的公帑,因為各圖書館為了服務民眾,常會有不同館卻購買相同的圖書陳列的狀況,如今透過這項服務,民眾可以借到他區圖書館的資料,相對也就減少各自購買的需要,無形之間,大大地降低各公所各自購買圖書的成本,從經濟成本上來看,這項服務還真的具有極極高的效益! 「得獎是肯定,也是開始」,重視文化紮根的黃局長說,提供一個有品質、方便又迅速的借書環境,短時間上雖然無法立竿見影,但是這樣的文化氣息,會根植在市民的心中,呈現出來的是潛移默化與信手拈來的「閱讀從容」。 圖說:「甲地借書,乙地還書」獲得市民91%的滿意度。
返回上一頁
TOP